疫情衝擊信貸需求 分析:中國或加碼寬信用力度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國大幅低於預期及總量和結構都表現不佳的4月金融數據出爐後,再結合中國人行同步發布的數據,市場預期,官方可能加碼寬信用力度。
陸媒澎湃新聞今天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454億元,比上年同期少增8231億元;4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9102億元,比上年同期少增9468億元;廣義貨幣(M2)增速超預期,大幅上行0.8個百分點,至10.5%。
4月信貸比上年少增主要來自居民貸款及企業中長期貸款,兩者分別少增7453億和3953億元,其中4月居民部門的個人房貸、非住房消費貸、經營貸更是全部負增長。
報導引述浙商證券認為,信貸走弱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COVID-19疫情衝擊居民消費、購屋行為及企業生產活動,信貸投放受阻;其次是信貸小月對存量貸款項目到期後的營銷活動減少,難以出現類似今年1、3月的信貸超量續作;第三是今年第一季大規模寬信用的透支影響。
興業研究則將4月信貸弱於2020年武漢疫情時期的原因歸咎於4點,包括:房市低迷的時間更長、消費者信心不足的時間更長、新訂單回落的時間更長以及上海金融業GDP占全國金融業GDP的比例更高,上海疫情因此對金融業的影響也高於武漢疫情時期。
據表示,4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9102億元,其中投向實體貸款3616億元,創近10年單月新低,是社融大幅回落的主要拖累項。
與社會融資規模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M2年增10.5%,月增0.8個點。
對此,廣發證券認為,主要因為4月大規模留抵退稅以及財政加快支出背景下,大量貨幣從政府部門轉向實體部門。
華泰證券分析,「究其原因,M2與社融增長的剪刀差主要反映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本身已經連續4個季度走弱的背景下,4月疫情升級推升被動儲蓄並進一步打擊融資需求。單月居民儲蓄同比減少8677億元,新增貸款同比大幅收縮8231億元」。
由於4月金融數據在總量和結構上均表現不佳,市場對後續貨幣政策如何發力格外關注。央行在答記者提問中提及「加大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快落實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積極主動謀劃增量政策工具」。
對此,中信證券認為,結構性政策工具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發力,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以保障「寬信用」穩步實現。
浙商證券則認為,當前貨幣政策仍以穩增長、保就業為首要目標,維持穩健略寬鬆的政策基調,貨幣政策核心仍在寬信用,推動信貸和社融增長,尤其是4月較弱的信貸、社融數據,可能意味著央行將加碼寬信用力度。(編輯:周慧盈/陳沛冰)11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