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叶家均
2022-05-10T08:18:31.350Z
不久前,台灣與中國一樣仍堅持「清零」。今年4月奧密克戎疫情爆發後,台灣轉向「共存」。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新冠疫情持續升溫,5月10日新增超過5萬例本土確診,再創新高。醫療資源需求驟增,多家藥局大排長龍,擠滿想搶購快篩的焦慮民眾,醫院急診部門也湧入許多尋求PCR核酸篩檢的民眾。

「最近急診很多人。我自己的想法是,能夠早點回去上班就早點回去上班。」台灣南部一間區域型醫院的急診室林醫師(化名)告訴德國之聲,他在5月初輕症確診,目前仍在居家隔離,但因疫情升溫、急診室人力吃緊,希望能早日返工,「讓大家不要那麼累。」

他說,一般門診若醫師確診頂多關門診,但「基本上急診室醫師是要接觸外面,病人會一直來,永遠不知道外面病患有沒有確診,目前也沒辦法關閉急診室。」若醫護確診,同仁負擔也會加重。

快篩陽性者湧入急診

「我之前有遇到,裡面在急救插管CPR,外面快篩陽性的民眾說:『還要等多久?還要等多久?』」林醫師告訴德國之聲,造成急診室負荷加重的部分原因是,許多快篩陽性但無症狀的患者湧入要做PCR。他說,有同仁5月初上了12個小時的白班,總共看診77人,其中就有60人是快篩陽性、要來做PCR的病患。他強調,這是單日一次性的統計,並非常態,不過確實有這樣的現象出現。

他警告,急診壅塞不僅可能排擠其他醫療需求,也可能造成交叉感染風險。儘管醫院設有隔離室,但當床位滿時,「確診病患從家裡或居檢所出來,到醫院要放在哪裡?」

另一個現象是,快篩陽性的病人來醫院做PCR篩檢,「雖然有隔一個區塊讓這群人在那邊等,但還是有人會很焦慮地走來走去,跟一般來看急診就診的民眾混在一起,而且這些民眾裡面有些是老人家、小朋友。」

他表示,台灣衛福部呼籲善用篩檢門診跟社區篩檢站的資源,若民眾理性,也許之後能緩解急診情況,但至少到他確診隔離之前,不少快篩陽性的民眾第一反應「還是先往急診衝」。

政府與基層醫護呼籲,快篩陽性者多利用社區採檢站或篩檢門診。

急診室危機?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5月9日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面對即將七日累計超過50萬確診的規模,確診者將會影響醫療量能。過去1個月由於採檢需求,該院急診人數更迅速攀升超過8倍,且持續上升。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5月7日亦發聲明稱,民眾就醫需求增加的同時,許多醫護確診,現場過度負荷已嚴重危急醫療品質。最嚴重時,台大急診2名護師須負擔照護100名病人,若政府再不正視與改變現有制度,「立即出現的離職潮指日可待」。

對此,台大醫院院方回應,絕不可能讓2人照顧100人,也未聽說急診有這件事需求助。

排擠其他醫療資源?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張護理師告訴德國之聲,該院因應疫情升溫實施降載,減少病人收治,她所在單位的醫護比,白班大約是1人負責6至7名病患 ,情況「目前還OK」。不過5月開始,陪病者染疫、傳染至病房其他人的情況變得較明顯。護理師不只要照護病人,還要幫忙疫調聯繫,「瑣碎的事變得更多。」若有同事確診或居隔,休假同事也會被緊急召回。

人力負擔加重的同時,她也擔心醫療品質下降。張護理師說,她所負責的科別病房正在規劃轉成專責病房,但醫院收治新冠病人的同時,「其他病人還是會進來,原本該科別的病房變成專責,病人就得去別的科別病房。」她認為,儘管護理師都有受過專業訓練,但不同科別熟悉程度還是有差,「其實病人的照護品質會下降很多」。

台灣政府日前要求台北在內的北部四大都市,急性一般病床500床以上醫院須開設30%專責病房。

維持醫療量能與提高老人疫苗施打率是「共存」的關鍵。

林醫師向德國之聲指出,專責病房除了可能「卡到一些原本其他疾病需求的病床量能」,對於急診室來說,若病人因為排不到床位而必須留在急診等床,急診室最壞可能面臨「兩面夾殺」——其他病人排不上去,快篩陽性者又擠在外頭。

對此,台灣衛福部長、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醫療量能持續開設中。台灣指揮中心亦表示,已透過降低篩檢匡列密度、確診者早點解隔的方式,盡量維持醫療量能。

台灣目前採取輕重症分流,中重症確診者收治於醫院;除特定狀況外,無症狀或輕症成人確診者採居家照護。根據台媒報導,目前台灣專責、負壓隔離病床數約1萬間,空床率達56.4%;中央集中檢疫所共52家,空床率26.6%;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則有43家,空床率28.1%。

快篩、藥師送藥到府、遠距醫療

台灣自5月12日起將實施「快篩即陽性」政策,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等3類對象快篩陽性即確診,以減少湧入醫院PCR篩檢的人流。該政策實施後,民眾對快篩的需求預料將持續一段時間。

針對近期的快篩不足問題,新北市一間社區藥局的鄭當騰藥師告訴德國之聲,他所服務的藥局固定下午5點開賣,大約3點半藥局外就陸續有人潮聚集。藥局會在4點半開始點算隊伍,每日只夠販售78份快篩,排不上的民眾只能鎩羽而歸。

他說,台灣便利超商與藥妝店自本週開始販售快篩,可望能緩解供應問題。台灣指揮中心5月10日亦表示,因應民眾需求,會研議開放個人進口快篩2個月。

與此同時,台灣政府呼籲居家隔離、照護的民眾利用遠距看診。根據台灣指揮中心指引,確診者可利用遠距醫療App由醫師開立處方箋,再透過「藥局存量地圖」App,經由藥師取得處方箋,請親友代領藥或藥師送藥到府。

鄭藥師透露,有同仁表示因為藥師送藥到府的服務,有時必須利用工作空檔或下班私人時間去為居家隔離者送藥,新業務負擔確實「蠻辛苦」。

急診室林醫師則指出,遠距醫療的可能隱憂一方面是醫師視訊診斷未必能完全掌握病患狀況,比如患者「如果家裡沒有血氧機的話,可能會是一個問題」。另外一面則是,老人不太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尤其在資源相對落後的偏鄉地區,「實體(看診)會比較務實」。

如何擴大醫療量能?

台灣衛福部推估,台灣將在5月中下旬迎來疫情高峰。台灣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目前台灣確診病例的增長速度「沒有超過預期」,關鍵期也還沒到。她個人推估,台灣單日新增確診發展應會落在8萬左右。

何美鄉認為,在共存的前提下,「怎麼善加分配資源,把資源配置給最需要的人,使他不要重症或死亡,這個才是最大的目標。」她說,應教育民眾有症狀再快篩,把醫療資源提供給最需要的,如果所有人都要往醫院跑,勢必無法準備那麼多床位。

她也認為,不是確診越少越好,既然奧密克戎擋不了就應該轉變思維,未來「不是有症狀的人被關起來,而是高風險的人被保護好,慢慢往這個方向想,你就可以擴充很多資源了。」她強調,重點是高風險的族群不要集體接觸到病毒,尤其「醫院裡面有很多老人,一定要保護好。」

除此之外,她也認為台灣可以持續朝「確診者照護確診者」的方向走。醫護人員若快篩陽性,沒有症狀也可以考慮返工,由確診者照顧確診者。

日前,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發佈聲明表示,因應人力不足,居隔中的醫護人員若快篩陰性,也必須回到醫院工作。台大醫院院方回應指,緊急召回醫事人員都是根據規定處理,詢問提前返工也會尊重意願,不願者請假即可。台灣衛福部長、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則強調,主要以召回未確診者分擔醫療負擔為優先,「確診醫護照護確診者不是例行情況」。

針對「確診者照護確診者」,在基層第一線的急診室林醫生告訴德國之聲,他認為這較像是過渡期的應變方法,內外科也許可行,但不適合特殊科別。比如急診部門,醫師確診後若要返工,等於必須先確認來診病人也確診,實際執行有困難。若確診醫生被調至專責病房,原本單位的人力吃緊情況也不會因此緩解。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