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5月24日电】美国主导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已经启动。这是对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态度消极的美国出台的无奈之举,而东盟(ASEAN)等参加国与美中的距离感各不相同。IPEF这一经济安全新框架在看不到具体措施的情况下起步,开局可谓“同床异梦”。

▽转折点

“要最大限度激发强力增长引擎的潜力。”访问日本的美国总统拜登在23日的启动会议上强调了IPEF的意义。印太地区人口占全球6成,美国将其视为“今后30年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地区”(美总统助理沙利文语)。

正在崛起的中国凭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和申请加入TPP,在贸易领域稳步扩大在亚洲的存在感。美国则试图通过建立IPEF在亚洲恢复因退出TPP而减弱的领导力,使其成为“展示取代中国的框架的重要转折点”(商务部长雷蒙多语)。

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后,拜登政府忙于欧洲事务,内政方面也因为应对通胀不力而饱受批评。在此形势下,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希望在对华政策上尽可能“得分”。

▽门槛

掌握IPEF未来的关键是美中比拼影响力的东盟的动向。对东盟各国而言,中国是重要的贸易对象国,“对于美国举起的旗帜,起初也非常犹豫”(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语)。再加上美国优先国内事务,把促进市场开放的降低关税排除在讨论范围外,对于说服在美中之间摸索站位的东盟各国而言成为了不利因素。

在两者间发挥桥梁作用的日本政府曾暗中对美方提出“不应积极强调以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划线”、“应该仅仅把启动之时作为讨论的开始”等,要求降低参加的门槛。美国政府也把有意加入的台湾排除在外,顾及了担心刺激中国的东盟。

最终,实现了包括7个东盟国家在内的13国参加。但IPEF只提出了“供应链强韧化”等大致的合作领域。各国政府内也不乏冷眼旁观者,认为“本来就不是件大事”。这一方面是因为IPEF没有像导致国内舆论两极分化的TPP谈判那样的巨大阻力因素,另一方面也未明确对参加国有何益处。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与拜登的联合记者会上被问及IPEF的“实际利益”,但始终态度模糊地表示“将与地区伙伴密切讨论,共同拿出具体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