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份通胀小幅上升

上个月的北京购物者。4月份的新鲜蔬菜价格同比上涨了24%。

图片来源: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

中国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小幅上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压力仍居高不下,原因是新冠防疫封控措施导致物流网络受阻,同时乌克兰战争推高了全球能源价格。

周三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1%,创五个月来的最大涨幅,较3月份1.5%的升幅有所加快,并且超过了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给出的2%的预期升幅中值。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一增长是由疫情导致的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所致。

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低于3月份的8.3%,但超过了经济学家预期的7.8%。PPI是一个是衡量出厂价格通胀情况的指标。中国仍在进口大量的原油和煤炭,这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已被欧洲的地缘政治动荡局势推高。

4月份的通胀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动态清零政策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广泛影响,随着防疫政策力度的加强,物流网络受到干扰,工厂被迫停工,各地居民为防备突然降临的封控也不得不纷纷囤积日用品

中国政府一直很注重防范通货膨胀,从历史上看,通货膨胀也一直是引发政治动荡的源头。今年中国政府可能特别希望保持经济稳定,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很可能在今年打破惯例,获得他的第三个任期。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上个月的一次演讲中说,只要确保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物价将稳定在合理区间。他指出,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

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新鲜蔬菜和水果价格分别上涨24%和14%。

因俄乌战争而加剧的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已开始波及中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周三的数据显示,4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9%和32%。

尽管中国的消费者通胀率现在处于五个月的高位,但以全球标准来看,价格涨势仍属温和。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相比之下,3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飙升了8.5%,创下40年来的新高,印度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95%的17个月新高,超过了该国央行的目标。

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今年官方设定的约3%以下的目标。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高级中国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在周三的一份报告中告诉客户,随着物流问题缓解和工业产出的回升,温和的通胀压力在未来几个月可能进一步缓解。

中国的工业通胀率最近在10月份还在以26年来的最快速度上升,此后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近期高点回落,中国的工业通胀率稳步回落。

许多经济学家表示,虽然中国的封控和其他新冠限制举措造成了短缺并扰乱物流,在短期内推高通胀,但从更长期来看,这些措施可能会通过抑制消费支出而产生通货紧缩效应。

这意味着决策者追求的优先事项可能不同于美国和其他国家决策者。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飙升的价格压力已迫使央行上调利率,尽管此举存在抑制经济活动的风险。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表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增长乏力,而不是通胀,这与美国的情形相反。

相关报道:

中国4月CPI同比上涨2.1%,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且高于预期

中国4月PPI同比上涨8.0%,涨幅连续第六个月回落,但高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