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份多项经济指标陷入负增长,凸显上海疫情防控付出的巨大代价
中国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全线走弱,多项指标更陷入负增长境地,凸显中国为上海因疫情而采取全域静默措施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不过,中国统计部门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二季度整个经济运行会下降;目前,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而随着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相信二季度仍会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今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远低于前值(下降3.5%)和预期(下降5.4%);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意外下降2.9%,前值和预期各增长5.0%和1.0%;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
此外,1-4月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走低至6.8%,低于预期的7.2%。
就业数据也显著走弱。
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
统计局坦承今年的确有很多因素超出了预期,但认为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
除了疫情,全球性的价格上涨也影响了经济增长。中国统计局从粮食供给、能源保障,以及多数工业消费品供给三方面淡化中国面临的涨价压力。
统计局称,中国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连续多年产大于需,有少量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玉米和大豆有一定进口量,会受到国际市场一定程度影响,但影响有限。
能源方面,虽然外采比例较高的石油和天然气受到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攀升的影响,但是昨晚中国能源主体的煤炭,储量丰富且生产能力较强,有利于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统计局还表示,第二季度,从消费、工业和投资三大需求看,都会保持一定增长,保持对经济协调增长的支撑作用,尤其要看到投资仍会成为支撑经济运行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
中国政府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5%左右,为20多年来的最低增长目标,凸显国内外不确定性持续加大之际,中国经济今年面临更大压力。
不过,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上海因疫情而封城了近两个月后,市场的观点比较悲观。
多家外资机构认为今年5.5%增速难以达到,普遍认为今年中国GDP增速或落在4.2%-4.8%之间。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高于前值,也高于市场预期。
(本文来自道琼斯中文财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