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在中国有了新用途:在疫情中对抗审查

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内容,例如上海居民敲打锅以抗议城市封锁的图像,经常被审查员删除。

图片来源:ALEX PLAVEVSKI/EPA/SHUTTERSTOCK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 简称NFT)市场正急剧萎缩。但在中国,NFT正在兴起,不是作为数字艺术投资,而是作为一种对抗审查制度的方式。

疫情期间,中国互联网审查员加大了删除社交媒体内容的力度,网民越来越多地转向NFT,作为一种在区块链上保护图像、视频、音频和社交媒体帖子的方式,以防止它们被删除。

今年4月22日,一段名为《四月之声》(Voices of April)的六分钟视频一度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疯传,之后被审查人员删除。这段视频中似乎包括了十几段上海居民的对话和呼救录音

为防止一段历史被抹去,许多网民将视频开发成NFT。

上个月,医疗工作者在北京的一个临时场地进行新冠测试。

图片来源: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目前总共有大约250个标记为“四月之声”的NFT在全球最大的NFT市场之一OpenSea上挂牌,其中很多NFT都没有价格标签,或者价格很低,这表明它们并不是真正用于出售。其中一个NFT的价格是404个以太币,以上周五的价格计算约为80万美元,该标价显然是指当内容被删时可能出现的“未找到”错误消息。

OpenSea上还有记录中国最近封控经历的照片、视频、音频和表情包NFT。

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内部律师Dereck Yi制作了几十个与上海封控有关的NFT,其中一个是《四月之声》视频副本NFT。Yi说:我们的苦难应该被铭记。他还说:除了记住我们所忍受的饥饿、愤怒、绝望和荒谬事件之外,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Yi没有给这些NFT贴上价格标签,他说,他只想保存记忆。Yi说,记忆是非卖品。

为了规避对敏感信息的审查,中国网民采取了更广泛的行动,使用NFT就是其中之一,以这种形式将敏感信息保存在区块链上。

区块链使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来商定信息记录,这些记录因此极难被篡改或破坏。比特币是最常见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式,不过,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一些企业也将该技术用于各种记录的保存。专家们称,除了在中国以及紧随其后的俄罗斯,他们还没有看到区块链技术在其他地区被用来逃避审查。

“如果你在西方国家与人谈论这项技术,就好像在聊纯理论,”基于区块链的存储系统Arweave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Williams表示。“但在中国,这是一项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技术。”

就在一些人把《四月之声》视频片段制作成NFT的同一天,还有很多人竞相将其保存在Arweave上。Williams表示,运行此流程的一项应用程序流量激增到原来的40倍。

李文亮医生在新冠疫情初期就对其发出警告,他的去世促使社交媒体上的帖子被删除。

图片来源:TYRONE SIU/REUTERS

Williams称,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在因对疫情发出预警而受到中国政府训诫的眼科医生李文亮去世后,Arweave的流量也出现过激增的情况。李文亮因新冠肺炎去世,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情感宣泄和不满声音,几小时后这些帖子被删除。

还出现了另一些旨在保护李文亮遗存的行动,包括以太区块链上的一个数字墓碑插图,以及独立中文在线出版物端传媒(Initium Media) 牵头的一个NFT项目,这些项目展示了李文亮去世后,中国网民在李文亮微博账户上留下的逾73万条评论。

内容创作者把区块链当作了抵御网络筛查的工具。中国一名播客发布者称,她的团队正在Arweave上对一些播客进行备份,并与应用开发人员合作,使另一些中国的播客发布者更容易对播客进行备份。Williams称,中国的Arweave用户正在开发一个可以将微博帖子存档的插件。

与此同时,在区块链上发布内容的平台也越来越受欢迎。

Matters.news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中文出版平台。该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刘果称,尽管与OpenSea一样,Matters.news在中国也被屏蔽,但自该网站2018年成立以来,已经汇集了10万名作者。有些用户是通过VPN来绕过这种限制的。

LikeCoin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发布平台,创立于2017年。该平台创始人高重建(Kin Ko)说,现在约有8,000个网站使用LikeCoin的WordPress插件来保存他们的内容。

来自亲民主的香港报纸《苹果日报》(Apple Daily)的文章也包含在这些被存储的约200万份内容中;国安法生效之后,港府去年关闭了该报。

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存储了香港报纸《苹果日报》的文章,该报于去年被政府关闭。

图片来源:ANTHONY WALLACE/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高重建说,如果有一篇文章,只要你认为它足够重要,可以作为人类历史被永久保存,你就可以这样做。

一位活动人士称,在香港,过去两年也有人试图在区块链上备份媒体和非营利组织的存档,尽管他们面临着在大量民运人士被拘环境中留下“案底”的政治风险。

活动人士称,有些人不希望他们的内容被永久保存,因为他们已经身处险境。

此外,在区块链上保存信息的成本很高,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计算机能力方面而言。这笔费用是NFT成为存储图像和视频等富数据文件的常见工具的原因之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NFT并不直接存储图像或视频文件,而只是将元数据储存在区块链上,并带有指向实际保存文件的传统服务器的指针。

然而,区块链专家警告称,尽管这使得在区块链存储内容更加容易,但仅靠NFT并不能保护内容不被审查。如果原始文档因为某种原因被从传统服务器删除,NFT仍会指向文件的原始位置,返回404错误信息。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研究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倡议(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项目主任Neha Narula称:“从根本上说,防止内容消失的最好方法是在世界各地创建多个副本,如果有人想删除,必须找到所有拥有这些副本的人。”

Matter.news和LikeCoin等平台通过将NFT与Arweave和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等一系列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技术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存储内容副本并进行跟踪。这样,这个NFT将不再指向一台服务器,而是指向多台服务器。

Matters.news的刘果称,说到底,像《四月之声》这样的NFT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象征。在中国的多数人仍然对这些NFT一无所知。他认为,基于区块链的防筛查手段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但他认为,对这些工具的需求可能会增加。他表示:我们很多人在探索将其推广的方法。

上个月,随着针对疫情的封锁加强,上海的立交桥交汇处道路上空空荡荡。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