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1日啟動。(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1日啟動。(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華盛頓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今天表示,由於台北和華府有強烈意願深化經濟關係,美國與台灣的新貿易談判,可能比與「印太經濟架構」國家更廣泛的談判進展更快。

畢昂奇(Sarah Bianchi)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新發起的「印太經濟架構

IPEF小百科

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由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10月在東亞峰會提出,目的是填補美國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現稱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與印太地區交往的缺口。

架構內容將涵蓋貿易推廣、數位經濟及科技標準、供應鏈韌性、減碳及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動標準等議題,具體細節尚待公布。

看更多
關閉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會談與美台貿易倡議的談判有相似之處,但後者倡議的目的是在增強與台灣在特定經濟議題上的聯繫。

畢昂奇說:「我認為我們渴望與台灣展開行動,並探索我們的協商範圍…從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到勞動力等一系列議題,我們期待盡快開始。」

當被問及與台灣的貿易倡議是否能比印太經濟架構談判更早取得成果,畢昂奇答道:「是的,有這個可能性。」

美國總統拜登上週公布印太經濟架構名單,台灣未被納入。但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6月1日宣布單獨與台灣進行雙邊貿易談判。

美國無論在印太經濟架構或是與台灣的談判,都將不包括傳統自由貿易協議具有的降低關稅和加強市場准入等項目。

「紐約時報」指出,美方與台灣的會談將涵蓋許多與印太經濟架構相同的問題,例如為進出口商減少繁瑣手續的數位貿易方式。美國官員表示,美台首次會談將於6月底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將側重於包括開放農業貿易和統一技術標準等一系列議題。

由於美台雙方均對中國貿易行為都存在不滿,預計雙方也會討論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美國官員表示,他們將與台灣合作,消除全球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

談判將沿著兩條軌道進行,美國貿易代表處理貿易問題,商務部負責技術和投資,包括協調出口管制和保護半導體供應鏈的措施。

紐時還引述美方高官員表示,拜登政府與台灣的談判不會包括所謂的市場准入條款(這樣的條款將需修改美國的法律,行政部門盼相關協議不需經國會批准),但會持續讓國會了解談判過程。(譯者:陳昱婷/核稿:張正芊)11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