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示警美國圍剿中國 須有供應鏈被切斷備案
(中央社台北9日電)中國銀行前副行長張燕玲近日表示,美國圍剿中國政策已經確立,「中國威脅論」是美國打壓中國的依據;她呼籲除了處理好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另一方面需有供應鏈被切斷的備案。
根據觀察者網8日報導,5月3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辦,觀察者網共同主辦「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線上研討會,張燕玲在會中發表上述看法。
張燕玲表示,俄烏戰爭以來,美國利用人們反戰心理,拉攏多國圍攻中國。美國雖然沒有和中國撕破臉,但是說一套做一套,對中國圍剿無所不在,能下手時就下手,絕不會手軟。目前美國對中國圍剿政策已經確立,「中國威脅論」就是美國打壓中國的依據。
她指出,美國自2013年開始擴大鞏固其「朋友圈」,舉行各種聯合軍演,遏制中國;經濟上打壓中國企業,如高科技企業、中概股退市,與中國脫鉤已經細化到具體企業和項目。美對中貿易戰不斷,金融戰下手穩準狠,美國已經採用全方位措施全面遏制中國。
加上近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發表中國政策演說,進一步提出拜登政府策略,即「投資」、「聯合結盟」、「競爭」。這就是建立抗中聯盟,組團對中國經濟貿易進行限制。
她認為,布林肯的談話對中國鬥而不破,中國必須在輿論上加強反擊。近日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又表示要承擔全球責任,應該負責太平洋地區安全,這意味下一次北約的防線將轉移至南海。
張燕玲說,在美國強化圍剿中國的過程中,中國應處理好與國際社會的關係,被美國拉攏的國家並不一定贊成美國的主張,更不一定反對中國。
其次,她呼籲中國應做好脫鉤、切斷供應鏈的備案。不能只看著、喊著危機而不做行動。需評估若部分供應鏈被切斷,採購的管道能否改變?美國能夠改變供應鏈,中國也應可以改變。
此外也應評估「一帶一路」項目中是否有風險缺口,檢查應收帳款,有些款項回收時間較長,可否改用其他支付方式,盡早把錢收回來。
她強調,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互為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跟東協10個成員國簽署了有關「一帶一路」的協議,中國也充分尊重東協的關切和需求,這是中國的優勢,足以打破美國的中國威脅論。(編輯:唐佩君/周慧盈)11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