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諾貝爾獎得主義賣獎章援助烏克蘭 決標價逾30億元創紀錄

(中央社奧斯陸21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拍賣他的諾貝爾和平獎獎章,以造福俄烏戰爭中流離失所的兒童。結果拍賣金額達1.035億美元(約新台幣30.743億元)天價,打破過往相關拍賣紀錄。
法新社報導,在傳統拍賣公司(Heritage Auctions)20日於紐約舉辦的拍賣會上,一名身分不詳的競標者透過電話標下這枚獎章。
穆拉托夫小檔案
出生:1961年生於蘇聯(現俄羅斯)
經歷:
1993年創立俄羅斯獨立報「新報」
1995年起擔任「新報」總編輯
榮譽:
國際新聞自由獎(2007)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位勳章(2010)
自由新聞金筆獎(2016)
諾貝爾和平獎(2021)
瑞薩小檔案
出生:1963年10月2日生於菲律賓
經歷:
2012年創立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擔任執行長
榮譽:
時代雜誌2018年風雲人物
奈特國際新聞獎(2018)
自由新聞金筆獎(2018)
伊菲爾新聞自由獎(2018)
時代雜誌2019年百大影響力人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吉列爾莫.卡諾世界新聞自由獎(2021)
諾貝爾和平獎(2021)
20日的拍賣收益遠遠超過2014年諾貝爾獎章拍賣創下的476萬美元紀錄。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秘書長紐爾斯塔特(Olav Njolstad)告訴法新社,穆拉托夫曾事先諮詢委員會,確認委員會支持他出售獎章的決定,讓收益能惠及烏克蘭兒童和難民。
紐爾斯塔特透過電郵表示:「這是一個崇高的目的.我們恭喜他的拍賣結果順利,也希望這筆援助金能到達最需要的人手中。」
在過去的120年裡,諾貝爾獎已授予975個個人和組織,以表彰他們在和平、文學、醫學、物理、化學以及自1969年以來在經濟學領域取得的成就。
回顧歷史,拍賣會上最便宜的諾貝爾獎章可能是1926年頒給法國總理兼外交部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的獎章。他因在1925年促成簽署「羅加諾公約」(Locarno treaty)而獲和平獎。該公約確定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法國和比利時邊界。
2008年,他的獎章以1萬2200歐元(1萬2870美元)廉價賣給法國一間民俗博物館,7年後,獎章被身分不明的小偷盜走。
在2010年代,數枚物理、化學和經濟學獎章以30萬至4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
在20日的拍賣會前,諾貝爾醫學獎獎章的拍賣價格最高。
因共同發現DNA結構而獲得1962年醫學獎的美國「DNA之父」華森(James Watson)於2014年12月拍賣獎章,並獲得476萬美元。
華森的獎章之所以賣出天價,可能與他的爭議性言論有關。2007年,他在一次採訪中公開暗示,非洲人智商較低,引發排山倒海批評聲浪。
此後,買下獎章的俄羅斯億萬富豪尤斯馬諾夫(Alisher Usmanov)將獎章歸還給華森,感謝他的開創性研究。(譯者:施施/核稿:劉學源)11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