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叶家均
2022-06-03T01:37:30.370Z
在美國出生,三個月大時舉家搬回烏克蘭。布坦可告訴德國之聲,她的自我認同一直是烏克蘭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睽違兩年,「台北國際書展」6月2日在台灣拉開序幕。這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書展首度恢復舉辦。第30屆書展以法國為主題國,特別的是,今年首創烏克蘭專區,現場展出烏克蘭出版品的中譯本、德譯本,以及由15名烏克蘭插畫家策劃的「與烏克蘭同在圖像創作展」。

台北國際書展表示,創設烏克蘭專區是為了讓讀者「理解烏克蘭的歷史與文化,表達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並透過插畫創作呈現戰火之下,烏克蘭的現狀與人民感受。

烏克蘭最大出版平台之一的「Yakaboo」國際市場發展部主任布坦可(Valentina Butenko)受邀參展。19歲的她首度訪台,她告訴德國之聲,「要了解何為『烏克蘭』,最好是傾聽烏克蘭人的聲音,以及烏克蘭人的自我闡述,要做到這點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文學與書。」

作為一名烏克蘭出版從業者,她認為這在戰時狀態尤其重要。「對我來說,可能失去我的文化、我的身份,這樣的威脅正處於存亡之秋。」布坦可回憶,她在戰爭爆發前三週從英國學校返鄉,「對我個人來說,最大的恐懼——我認為這實際上也是所有烏克蘭人在戰爭之初的真實情況——除了是身體上的恐懼,還有意識到這場戰爭也關乎烏克蘭(國族)身份的存亡。」

她說,那是一種近乎生存的焦慮。軍事保衛固然重要,但「烏克蘭的身份是透過文化保存下來的」。

選擇成為「烏克蘭人」

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前,數度做出「烏克蘭屬於俄羅斯」的表述。今年2月24日莫斯科發動入侵前,俄羅斯總統普京透過全國電視演講稱「現代烏克蘭完全是由俄羅斯創造出來的」。2021年,他更用長達七千字的篇幅詳述烏克蘭與俄羅斯「不可分割」。普京認為,烏克蘭是俄羅斯「割捨」出去、在前蘇聯時代被「人工製造」出來的國家。

倫敦大學學院斯拉夫與東歐研究學院的東歐比較文化副教授布萊克(Uilleam Blacker)並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今年3月,他在《大西洋月刊》撰文稱,普京認為烏克蘭是「歷史的偶然」,但烏克蘭的民族認同並非偶然,也不是西方發明的。歷經幾個世紀的帝國統治,烏克蘭一直試圖鞏固自身的文化和語言,也經常談到「成為烏克蘭人」的必要性。

普京多次公開否定烏克蘭的主體性。

上個世紀,烏克蘭語的作品曾遭法律禁止、烏克蘭語在公共場所被噤聲、在學校只能使用俄語。到了1930年代,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Joseph Stalin)大力打壓烏克蘭民族主義。布萊克寫道,「斯大林處決了整整一代試圖復興烏克蘭文化的作家們,扼殺了一度嶄露生機的烏克蘭文化」。直到上世紀80年代,烏克蘭的「俄化政策」才有所緩和。

「我們有個笑話說,不吃鎮靜劑你讀不下去烏克蘭的歷史。」布坦可說,烏克蘭在歷史上歷經入侵、殺戮、瓜分、不能說烏克蘭語。在學校時,她讀到民族詩人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的作品,「他寫的是表達烏克蘭的身份認同,你知道,即使對一個年輕的孩子來說,這也是令人難以置信地強大,因為他用非常有力量的方式來表達自由、通過痛苦來表達自由。」

她說,儘管經歷種種歷史傷痕,但「我們不是受害者,我們是為我們的選擇權、為我們的戰鬥而奮鬥的勇士」,「拋開大的政治理論,這就是民主的基本前提,人們有權選擇自己的未來。」

此行赴台,布坦可也表示,她認為台灣與烏克蘭有相似背景——面對強大的鄰國,「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它們有很大的權力、很大的發言權。當它們進入你的國家或你的文化,說我們寫了這些歷史敘事,然後告訴你你是誰,要對此說『不』是不容易的。」

烏克蘭書市轉捩點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在1991年成為獨立國家。從2004年橙色革命、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再到2022年的俄烏戰爭,烏克蘭更加自我確信的文化認同可說是個動態的漸變過程。近年,烏克蘭通過法律將烏克蘭語定為國家官方語言、要求報章雜誌出刊必須保證烏克蘭語的版本份數,不少於其他語言版本。類似變化也反映在出版市場。

2003年出生的布坦可告訴德國之聲,她的世代——至少在她成長過程中——所讀到的童年故事很多都是使用烏克蘭語,學校也會教舍甫琴科的作品,但當她年紀漸長,讀到的國際文學作品、國際暢銷書「要麽用英語、要麽用俄語」。

她說,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市場更大,加上烏克蘭出版市場相對年輕,也缺乏資金翻譯高質量的書籍,但「現在情況改變了」,烏克蘭的出版業現在更偏向出版烏克蘭語的作品。

「與烏克蘭同在」展區,展有15個烏克蘭插畫家的作品。

根據美國NPR報導,曾任職於「烏克蘭書籍協會」(Ukrainian Book Institute)的巴圖維奇(Iryna Baturevych)表示,近年隨著俄羅斯出版商在烏克蘭的邊緣化,2016年至2019年間,烏克蘭出版商的出版書籍數量增加了約一半之多。

台灣「光磊版權」的圖書版權經紀人李艾真向德國之聲表示,一般公認烏克蘭出版市場的重要轉捩點是2013至2014年的廣場革命、克里米亞危機和頓巴斯戰爭。她說,「在這之後很多讀者開始有意識地選擇烏克蘭文作為閱讀語言,也有很多新興出版社為了讓市場上有更多烏克蘭文出版品而成立,烏文書數量得以大幅成長,算是業界公認的一波復興。」

布坦可說:「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入侵克里米亞、入侵頓巴斯。我們開始明白,這是一個侵略者的國家。而他們使用的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侵略性的語言,我們需要開始創造一個地方,在那裡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創造我們自己的知識和文化。」

以書連結國際

布坦可表示,「Yakaboo」目前在烏克蘭書市的總市佔率約為35%,線上市場占比則高達75%。隨著年初俄烏戰爭的爆發,烏克蘭國內整體書市受到影響,相較去年縮水了25%。因此,烏克蘭出版商也試圖向外觸及國際市場。

帶著「Yakaboo」參加「台北國際書展」的布坦可說,世界正關注烏克蘭,這也是讓她們能通過國際化和網路化的方式,來實際保護烏克蘭文化的契機。

圖書版權經紀人李艾真告訴德國之聲,戰事爆發後,「現在確實有感受到(台灣)出版社比較關注(烏克蘭)。」她舉例,烏克蘭作家貝林(Victoria Belim)的回憶錄著作《RED SIRENS》透過家族史看烏克蘭歷史,該書近期在台吸引了多家出版社關注。

不只在台灣,李艾真說,「《RED SIRENS》這本書到現在已賣出超過十國版權,所以可見烏克蘭議題的書籍算是在全球都關注度上升。」

此外,知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日前在台出版的新書《血色大地》關注東歐歷史,李艾真說,該書在台灣討論度也頗高。「不過,目前先獲注目的都是非文學書籍,小說還不明顯,這也可以想像——對於想了解議題的讀者來說,非文學書可以最直接、直觀的吸收相關知識,未來是否也會開始出現烏克蘭小說在台出版,我相信值得期待。」

李艾真還告訴德國之聲,她觀察到波隆那書展期間,「烏克蘭書籍協會」在歐洲出版者聯盟(Federation of European Publishers)的支持下發起募款活動。由於烏克蘭境內因戰事難以印刷書籍,又有大量烏克蘭孩童流落在外為難民,為了讓難民兒童能持續閱讀到烏文童書,這個募款活動便是要籌措在歐洲其他地區印刷,並配送烏克蘭文的童書到難民孩童手上。

她說,「如今也有很多其他類似『讓烏克蘭孩子讀烏克蘭書』的活動出現。像這樣讓遠離家鄉的孩童閱讀烏文書籍的行動,除了是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在建構孩子文化和國族認同上讓我想也有一定效果。」

相关图集:漫画家笔下的乌克兰战争

战争为母:死神将普京抱在怀里,悉心呵护。在意大利画家蓝巴迪( Paolo Lombardi)看来,俄罗斯总统普京显然是死神最理想的宠儿,而环绕四周的苍蝇则在等待着下一个牺牲者。
奔向战争的导航:死神在驾驶,魔鬼在看地图。死神和魔鬼相辅相成,为普京引领通往第三次世界大战之路。普京的眼中充满了怒火。在荷兰画家Tjeerd Royaards 看来,局势已经不可救药。不知普京脑海里的导航装置是否还能重新输入其他目的地。
武器的进化:按理说,经过几千年的纷争冲突,人类早应吸取教训和平共处了。不过,乌兹别克画家Makhmud Eshonkulov,人类并没有变得更加理智,只是武器的功效在不断提升。原始人只会挥舞大棒,现代士兵则配备了全套的高精准武器。
贪得无厌的俄罗斯:同乌克兰一样,立陶宛在1990年宣布独立前也曾是苏联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正是这些所谓的“兄弟国家”,才对俄罗斯有更深刻的了解。立陶宛画家Kazys Kęstutis Šiaulytis担心,普京的吞并野心并不会在乌克兰画上句号。
对战争说不:阿富汗人对战争有切肤之痛。Shahid Atiqullah的作品以挪威画家蒙克1893年创作的“呐喊”为样板,描绘空袭带给乌克兰民众的深重苦难。
我要去北约:乌克兰同俄罗斯本来是兄弟民族。但乌克兰对独立自主的追求,令一心要打造大俄罗斯帝国的普京大为光火。在阿联酋画家Amer看来,乌克兰想加入北约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在俄罗斯看来,却成了大逆不道的行为。
弥漫全球的战争威胁:坦桑尼亚画家Popa笔下,这场战争绝不仅限于乌克兰,而是涉及全球霸权的争夺。俄罗斯威胁称,如果西方继续干涉,将不惜动用核武器。美国自然不甘示弱,表示一旦莫斯科动用核武,将立即予以回击。就此全球都陷入了恐惧,生怕某一方按下红色按钮。
头等难民?:大批乌克兰人因躲避战火而背井离乡,整个欧洲都向他们敞开了双臂。各国在接受乌克兰难民问题上都是一路绿灯。菲律宾画家Zach质问道,这难道不是双重标准吗?毕竟欧盟一项对外部边界严防死守,生怕难民涌入。
中国的盘算:多年来,中国试图获得南太平洋海域的霸主地位,还不断对台湾发出武攻威胁,对此,澳大利亚深感不安。澳大利亚画家 Broelman笔下,熊猫正在密切关注北极熊的动态,看他会不会被乌克兰蜂蜜呛到,或被蜜蜂赶跑。如果一切正常,熊猫也会在另外一个区域大干一场。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