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6月27日电】夏普再次把“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DP、堺市)收为全资子公司。SDP的工厂生产大型液晶面板,投下巨资设厂正是当年夏普陷入经营危机的原因之一。在面临中国企业激烈竞争、面板行业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回购是否合理?夏普内外不乏各种质疑声。

▽养子

据夏普的干部透露,把SDP收为子公司是来自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的前董事长戴正吴的独断。围绕SDP曾有一波三折,一度考虑过出售全部股份等,也有干部反对收为子公司。

大型液晶面板越来越多是由中国供应给海外,美中贸易摩擦可能导致流通受限。戴正吴打算凭借SDP回应美国客户希望稳定采购的想法。他还有意通过设备向车载等面板生产转换,以抓住新的需求。戴正吴把SDP比作孩子,说是想把送出去的养子迎回来。

在行业形势恶化的背景下,SDP的2022财年(1~12月)营业利润预计亏损。此次收为子公司的操作预计将挤压夏普的收益。据美国调查公司DSCC透露,2022年部分用于电视的大型面板将较2021年跌价一半左右。

▽导火索

“令人想起经营危机。”夏普内部也有人对戴正吴的决断表示不安。夏普2009年投下约4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3亿元)设立SDP的工厂。这正体现了豪言称“液晶之后还是液晶”的前社长片山干雄的扩张路线。这笔投资成为导火索,夏普的经营每况愈下,后来不得不归入鸿海旗下。

SDP的工厂在设立时号称全球最大规模,但设备现已老旧,需要投资更新。瑞穗证券高级分析师中根康夫指出:“即使进行了更新,能否获得高收益业务是另一个问题。”其他竞争对手已先行一步,据称可能无法取得丰厚利润。

行业已开始向被视作下一代面板的有机EL转型,韩国企业缩小了液晶业务。中国拥有规模在SDP之上的大型液晶面板工厂。在逆风局下扩大业务或将再次动摇经营。

此前主导重建夏普的戴正吴6月卸任。SDP的前途被交到以首席执行官(CEO)吴柏勋为核心的新经营层手中。一位干部像在劝服自己般说道:“只能认为事情是有办法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