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022 - 00:12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5月26日发表了各界期待已久的对华政策讲话。他这次讲话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来实现的国家。而美国的对华战略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投资、协同、竞争”,是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及加强与盟友合作的同时与中国展开全方位竞争。但布林肯也强调,美国无意改变中国政治体制,也不希望与中国进行一场新冷战。

如何分析布林肯的讲话传递出来的主要信息,本次节目就请中国问题专家,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政治系和历史系教授吴国光先生给予分析和解读:

法广:几天来,对布林肯发表的中国政策讲话有很多评论,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明确且明智的讲话,演讲是为了表明美国很清楚它在中国问题上的利益是什么,并且有了一个保护和推进这些利益的战略,但是也有人指出演讲中没有更具体地说明美国对于美中关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衡量进展。那么,从总体上看,您认为布林肯国务卿这次讲话与特朗普政府的副总统彭斯以及国务卿蓬佩奥对中国政策的语气非常强烈的讲话有什么区别?相对于共和党,民主党政府的政策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还是也有些延续性呢?

吴国光:这几年我没有很细致地追踪美国政府对中国政策各种各样的说法,其实我认为布林肯的这个讲话重要性也没有很强。

首先,外交上的讲话中有一些外交辞令,也总有在国际上做一些外交宣示的味道,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实际的对华政策和实际的做法。其次,拜登政府上台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布林肯的这个讲话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对华政策,从这个意义上看,讲话可能会受到很高的重视。但是,我感觉中文媒体的评论,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立场出发,所以是一种政治的诉求,而不是对布林肯的讲话做一个客观地分析。

我自己认为布林肯德讲话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震动了整个世界的时候,特别是在欧洲感觉到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日益强大之时,也尤其是在全球化进行了这么多年后,俄罗斯又重新回到了传统的地缘政治、丛林政治和军事冲突之中,所以大家都认为俄罗斯很危险,但是布林肯的这次讲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是对世界的秩序是最大的威胁,美国现在要用最大的精力来和中国进行竞争,这就把俄罗斯的事情放到一边去了,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在俄乌战争持续进行的背景下,美国依然把中国定义为最大的挑战者和竞争者。

第二,就是和之前的共和党政府相比存在的区别。我想最大的区别就是特朗普内阁和蓬佩奥国务卿当时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共的态度比较鲜明和严厉,特别是蓬佩奥前国务卿在他的相关讲话中使用的对中共的批评和谴责非常严厉。

布林肯作为民主党的国务卿,他更关注的是更广泛的国际政治问题。这一点和共和党有很大的不同,蓬培奥当时到北约讲话时,讲的多是回归国家主权这个基本思路,民主党则还是强调全球治理。由于对全球治理的强调,当然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第二大经济体,有它不同于主流的政治之路和价值观念,对美国全球的治理可能会形成一定的障碍,而这就让全球的治理很难掌握,所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的立场讲的比较多一些,但是即使从这个脉络出发,也可以看出布林肯的这次讲话透露出一个重要的指标意义,就是说美国最近一些年来的对华政策已经不再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采取不同的路子,而是两党,甚至整个美国社会都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共识,那就是中共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者,是主要的竞争者。

美国还没有看到自己的真正特点也在于制度

法广:布林肯在讲话中把美国面临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指出要采取投资、协同和竞争这三个策略,您如何分析和解读?

吴国光:这次讲话的三个关键词就是“投资” 、“协同”和“竞争”,这恐怕是从三个层次上来阐述中美关系。投资不是讲中美之间相互投资,或者是美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而是美国在自己的国内要加大投资。这个投资,不仅关于经济,也包括对于科技、创新以及教育等一系列要强化美国自身国力的投资;

第二个层次就是协同,讲的是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协同。当初特朗普内阁的政策被西方和国内的一些舆论批评的一个主要点,就是美国的单边主义,缺乏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相互协调,来应对国际关系之中的危机,包括应对中国的挑战。拜登上台的时候,一些分析家预期民主党可能会在国际问题上加强结盟来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这一点从布林肯的“协同”这个词上就得到了强调。

第三点才是针对中国,那就是“竞争”。这是我对这三点层次的理解。但是我认为看不到很得力的步骤和措施,包括美国国内这一点,实际上投资从某种意义上是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样的一个思路,主要看到的还是美国在经济、科技和物质方面的优势,希望继续加大和保持这方面的优势,最终当然是要应对中国的挑战。但是,我认为虽然他讲到了人权,也讲到了美国的制度,但我想他没有能够充分的突出如何让美国的制度重新焕发活力——这可能是西方世界目前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也就是民主的衰败。民主制度在西方各个国家不能在财富分配、在工作的机会和福利待遇、,在政治权力的行使上让社会各个群体得到相对的落实和充足的表达——这是我作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全球化和民主的关系问题的学者的看法。我觉得布林肯的这个讲话,实际上代表着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没有意识到,美国社会的真正问题所在,他们还在继续讲物质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或者军事的方面美国的优势。实际上是他的制度优势的表现。在这点上的可能还不如中共的制度,从我个人的价值观念上来讲,我当然认为这个制度是不可取的,但是中共自己不断讲的是制度自信,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制度,美国还没有看到自己的真正特点也在于制度。

第二个层面就是协同,也就是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关系,这一点的应该说在最近的一两年当中,特别是俄乌战争发生以来,西方民主工业化的国家的关系和协同的确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美国在一些方面是后退了,不再坚持美国的利益。美国之前也和其盟友在经济上竞争,甚至采取一些制裁的措施。美国曾不仅和中国打贸易战也和其主要的盟友打贸易战,这次布林肯就明确提出不再和盟友打贸易战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进步。但这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提法。当美国和他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工业化国家之间出现经济上利益摩擦的时候,如何解决?他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思路。另外一点,我们看到当俄罗斯侵入乌克兰的时候,欧洲国家所面临的军事威胁非常直接,甚至也有经济以及能源供应的直接威胁,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如何说服欧洲的国家接受美国的立场——也就是中国的威胁更大——这是布林肯已经讲得很清楚的立场,但是这个立场能不能会被欧洲的主要盟国接受也是一个问题。

在亚洲也是一个问题。他专门讲到在东南亚国家。实际上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利益联系是千丝万缕,非常深刻的。在中美之间的竞争当中,东南亚国家也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在安全上可能依靠美国,但是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在过去的30多年之中,由于中共深度卷入全球化,让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周边的很多国家包括刚才讲到的欧洲国家和美国本身都进入了一个在经济上高度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何能够说服在亚洲的盟友在经济利益上和中国保持深度的相互依赖的情况下,能够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和美国合作,我觉得布林肯也没有提出一套思路来……

法广:您刚才也提到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自己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也看到中国在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已经在全世界到处得到深耕,西方国家和美国现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开始采取效仿的做法予以回应,但效果如何尚是未知数。在拜登出访了东亚,加强与盟友关系后,现在中国的外交部长王毅又在南太平洋地区十个国家进行访问,意在要打破第二岛链的堡垒,这也引发美澳新甚至法国的反弹,你认为西方国家或者是美国现在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在疲于应对呢,还是有自己一套深刻的思路?

吴国光:我想这个事情可以分成两层来讲,第一层就是制度竞争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共已经明确讲和西方世界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中共当然一直强调制度自信,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讲自信,背后一定就是不自信,因为中共的这套制度实际上在世界上是一个孤儿,是完全被时代抛弃的一套政治制度,这也是他不断地要讲自己的制度自信的原因,但是在讲制度自信的过程中,他实际上也明明白白的讲清楚了他和整个世界的分歧以及他和整个世界的挑战就是基于制度的挑战。

在美国方面,从布林肯的这次讲话也可以看出,他非常明确的承诺不寻求改变中国的制度,也不寻求中国的政权更迭,这就等于说对方在说我和你的竞争是制度竞争,我要用我的制度压倒你度,但是这边只说我不和你进行制度竞争,我和你没有什么竞争,你自己做搞自己的……我认为如果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的话,那就是一个根本上看是糊涂的观念。

第二个层面,就是全球战略包括印太地区的竞争。美国是不是处于守势和落后的状态呢?这也是中共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提出之后,通过中亚通向欧洲,通过东南亚通向非洲,在南太平洋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都大大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首先是经济上的发展和这些国家相互依赖,使这些国家要和中国的经济有深度的关联,通过经济的力量反过来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和外交等等,这些方面我刚才讲到美国现在没有能够提出一个如何在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存在的情况下,动员他的盟国基于不同的制度的对立来和中国竞争。我觉得美国的思路不够清楚,因此措施也不得力。

非常感谢吴国光教授接受法广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