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2022 - 01:33

1979年,短暂的北京之春,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克平,“像天上掉下的一个人”加入了「星星美展」,他根本不可能想到,四十余年后会在巴黎罗丹博物馆“班门弄斧”。

五月六月,巴黎恢复了大疫后的繁荣,罗丹博物馆举办『王克平在罗丹博物馆』个展。这是一个不同寻常之举,独树一尊的罗丹博物馆很少给其他艺术家办展览,更是从来没有请艺术家现场雕刻。一共有五座王克平的木雕展出,一件在博物馆的前厅,另外四件尚未完工的巨大木雕矗立在博物馆的花园,在罗丹铜雕的环绕下 ,王克平面对观众做完最后的工程。

王克平木雕
王克平木雕 © Wang Keping

罗丹博物馆介绍说:王克平邀请我们见证的正是这一完成的时刻。艺术家每周四天下午现身,他大刀阔斧地修改,用火烧烤,最后打磨、抛光、上油上蜡。法国『世界报』长文揭示王克平雕刻的魅力:“那是一些活着的木头......”巴黎毕加索国家博物馆雕塑部负责人Virginie Perdrisot-Cassan评论王克平是在现代艺术的丛林中“开辟出另一条路”。艺术家艾未未则认为王克平的雕刻“自成体系”。

在罗丹博物馆前厅展出的王克平木雕。
在罗丹博物馆前厅展出的王克平木雕。 © Wang Keping

王克平曾下乡,当兵,做工,搞戏剧,从未学过美术,1978年才刚刚接触到一些画家朋友,他说:“我在一个画家的家里看到了他们珍藏并暗地传阅的几张罗丹雕刻的印刷图片,啊,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好的艺术,让我第一次知道不仅有画家还有雕刻家,我知道的第一个雕刻家就是罗丹。”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北京,毛泽东死后,四人帮垮台,社会开始松动,年轻人跃跃欲试,北京开始跳摇摆舞,开始人群夜里在大街上跳,被禁止后,就私下搞家庭舞会,谁有录音机就可以邀请漂亮姑娘,他的画画的朋友,拿画跟外国人换录音机,让他垂涎三尺,他也试着画了两张油画,一塌糊涂。偶尔捡到一根硬木条,鬼使神差,他上边刻了一个头,张着大嘴,头顶一只手臂,他在手上插了一本红宝书,取名『万万岁』 ,随后他又做了一批如『沉默』,『偶像』等等。一位外语学院的美术老师看到,惊讶地问:“谁送给你的?这些都是国宝呀,换录音机可太亏啦!”

王克平早期作品『偶像』
王克平早期作品『偶像』 © Wang Keping

1979年,王克平、马德升、黄锐,阿城,艾未未等一群“在野”的青年艺术家横空出世,他们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铁栅栏上举办『星星美展』,王克平的木雕作品石破天惊,纽约时报第一版刊登『沉默』的照片。目睹星星美展的胡平称赞他无师自通,“一出手就是风格,一出手就是经典”。艾未未佩服王克平的勇气:“星星美展的时候 ,人们惊喜他是从天上掉下的这么一个人,敢于公开嘲讽政治领袖,直指社会最尖锐的弊端:言论自由,政治审查.....”

 

这批中国野生艺术家以反叛者的姿态破土而出! 他们的艺术话语一开始就浸透着对抗的特质,对极权的挑战,对自由的渴望! 这有一点类似十九世纪末在巴黎举行的首场印象派画展,唯一不同的是,星星美展不仅在挑战传统,更是在挑战体制。那是一个四九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宽松时期,举世瞩目的西单民主墙,油印民办刊物,今天的诗歌,第五个现代化的呼唤,北京大学的自由选举运动......

 

王克平回忆道:“华国锋主政的那段日子,没有‘一尊’,整个社会都充满活力”。可惜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星星美展如同那时冒出的许多自由火种一样,被一一扑灭,然而星星却划破夜空,在历史上划出了一道闪亮的痕迹。

 

“从东方流落,被带进西方”,像策兰的诗句那样,王克平于1984年流落到了巴黎,第一次亲眼目睹罗丹作品,第一次见到浩瀚的古代与现代的艺术世界……

 

王克平的雕刻曾在世界各地展览,但在罗丹博物馆展出对一个雕刻家来说是极大的荣耀,多少雕刻家梦寐以求,他风趣地说:我钻了个空子。他在『与罗丹---巴黎罗丹博物馆王克平雕刻展前言』写道:“罗丹的写实技艺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可是罗丹作品的对人性的热爱,对女性的赞美,给我深深的烙印,一直萦绕在我的创作思维,从头到手,从1978年到现在,从北京的图片到巴黎的罗丹博物馆。”

 

艾未未是最懂得王克平的,他评价说:“他利用原始的材料的自然形态和特征来制作一件说不清楚的东西,似是而非地表达他的潜意识、挥之不去的性幻想。作品的野蛮特质是异常明显的,从单纯的雕刻范畴来谈,雕刻家可以跟王克平相比照的,少之又少,它完整,独立,自成体系。”

在罗丹博物馆花园展出的王克平木雕
在罗丹博物馆花园展出的王克平木雕 © Wang Keping

Virginie Perdrisot-Cassan写道:“提到王克平的艺术,任何诉诸艺术理论似乎都是无用的,作品的形式存在值得所有的讨论。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位雕塑家在中国传统和当代流行艺术的诱惑之间开辟了第三条道路。这第三种方式,只属于他,这是一种使自然成为具有强烈造型美的自主风格。

 

 

哲人说过,艺术乃是反抗一切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最高力量,从星星美展到今天,王克平的作品一直保持这种力量。有人评论他后来的艺术越来越唯美与原始,然而,当初那种野性的力量并没有消失。他用钢铁构造的纪念刘晓波的『铁椅LXB』就是最好的证明。刘晓波2010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却因深陷牢狱未能出席,诺贝尔委员会颁奖时,那把为他特意留置的空椅子让世人怵目惊心。2017年,刘晓波病死在狱中,2018年王克平用空椅子与监狱铁窗相结合的造型创作了3米高的纪念碑『铁椅LXB』。他给老朋友胡平的信中说,“有泪可以无声,有血不可无诗。”胡平撰文回应:“整个设计极其简约,无一处赘笔”,“我希望,这把‘铁椅LXB’陈列于博物馆、公园、海滩……”经过不断地努力,如今这巨大的血锈沧桑的铁椅,永久地安置在巴黎文森娜森林公园(Bois de Vincennes),默默地寄托人们的悲愤与思念...

铁椅LXB
铁椅LXB © Wang Keping

 

四十多年的重体力劳作,如今王克平老当益壮,仍旧每日勤奋工作,上下求索攀登......十一月,欧洲最大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巴黎国立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将为他举办个展,王克平将以另一批作品与观众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