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港」标准扩至传媒 促港媒激浊扬清 刘锐绍料加强传媒控制兼定界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恭贺北京在港媒体《大公报》创刊120周年时,期望该报「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更为精彩的时代篇章」。中国驻港代表骆惠宁指出,这亦是对「所有爱国爱港传媒」和对港人的期望,呼吁这些传媒「激浊扬清」。出身左派报章的评论员刘锐绍指出,这是北京向已接受统战的传媒提更高要求,并向不接受统战传媒订定的界线,预料日后香港的传媒空间会进一步收紧。
《大公报》获习近平发送贺信,规格高于该报十年前的110周年。首先,有关贺信是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身分发来,与十年前习以时任「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发来贺函,今年可说是超规格。2012年时,习近平身兼中共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与他一同发来贺函的,是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二人向《大公报》发贺电合乎二人的分管事务。此外,习总书记昨日的贺信,不单是中央电视台昨(12日)晚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更是党媒《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可见其重视程度,亦反映其目标受众不单是港人及接触港媒的国际社会,亦是14亿的中国人民。
昨午由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大公报》创刊120周年庆祝酒会上朗读的习近平贺信,开宗明义指《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为香港回归发挥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该报「发出正面声音、凝聚社会共识」,为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和促进人心回归作出贡献。他希望该报「不忘初心」,弘扬爱国传统,为「一国两制」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骆惠宁接着致辞时说,习近平对《大公报》未来发展提出的殷切期望,亦是对「所有爱国爱港传媒的深情勉励」和「对所有『一国两制』实践参与者、建设者所提出的殷切嘱托。」他续称,在香港这个多元社会「尤其需要爱国爱港传媒坚持真理、激浊扬清」,尤其需要这些媒体人秉持使命、「担当作为」。
刘锐绍:《大公》初心是「不党、不私」反独裁
曾在传统左报《文汇报》工作多年的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向本台表示,北京政府一向希望控制香港传媒,过往是难以办到,现在既已牢牢掌握港府和立法会,便认为现在是时候在传媒方面落实牢牢掌握的系统工程,事实上,港府已在立法落实《基本法》第23条的规定,另又为立法禁制假信息努力,可以预见,日后的传媒空间会更紧,以此对应更强烈的「中外斗争」。
他续称,习近平以至骆惠宁对「爱国爱港传媒」的「期望」,其实是对接受统战的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是对不接受统战的传媒划定界线,方便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刘锐绍同意,以现时北京对香港政权和话语权的控制,对他们加强管控传媒,确是有一定空间,但这不等于中港政府可以控制人心。他解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报道香港事务的人可以在香港,但传媒和网站可以在外国,这是港府难以控制的;另外,港人浏览网站的自由仍然甚大,空间亦比中国内地大,现时内地亦不可控制人心,人心只是在冰河下游荡,遑论以「人心回归」为名的控制港人人心!
港澳办管理的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其副会长刘兆佳向《明报》指出,骆惠宁要求媒体激浊扬清,是要求爱国媒体把有关国家民族、《基本法》、一国两制及香港状况的「正确认识」传递予港人,并期望爱国媒体在外媒对上述范畴描述有偏差时,予以驳斥。
另外,刘锐绍又质疑习近平强调的《大公报》办报初心。「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是的《大公报》创办人之一的英敛之于1902年解释该报取名的根据,但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当《大公》于1925年停刊、并于1926年9月复刊时,总编辑张季鸾在复刊号发表的《本社同人之旨趣》中订明「四不社训」,那就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刘锐绍说,所谓「不党」,就是不依付执政党,故《大公》的初心是「不群不党」,立场是非为政党服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反独裁」。
出席《大公报》120周年庆典的,还包括特首林郑月娥、候任特首李家超、律政司长郑若骅、警务处长萧泽颐,以及中央驻港国安公署署长郑雁雄和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刘光源等多名中央驻港机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