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威胁升高,核大国缺席首届禁核条约缔约国会议 - 要闻解说
22021年1月起生效执行的国际《禁止核武器条约》签署国6月21日起在维也纳举行首次会议。这项全球86国签署的条约在召开首次会议之际,又在3个国家获得批准,使得批准该条约的国家增加到65个,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冷战后期缓慢启动的控制核武器努力如今正越来越后续乏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断增加,而此前的核威慑理论似乎也随俄乌战争的爆发,暴露出局限性。正如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法国发言人Jean-Marie Collin 所说,这次维也纳会议也是一项核裁军会议首次在交战压力如此高涨的背景下举行。
的确,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不久前推出的报告,全球核武器数量走过35年的消减趋势之后,如今正重新呈现上升的趋势。主持禁止核武器条约签署国维也纳会议的奥地利外长不安地指出,全球核武库重回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情景的危险确实存在。
全球核武库数量曾在1986年达到超过七万核弹头的高峰。此后在当时掌握全球核武器90%的美苏两国的核裁军谈判带动下,核弹头总量逐步削减至1986年时总量的的五分之一。然而美俄两国在后冷战时代的裁军努力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困难。被看作是历史上最大和最复杂的武器限制条约——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START)虽然在无法取得新进展的背景下得以延长五年,但多项其它条约因美俄双方难以达成共识,而未能有后续条约。
迅速紧张的国际关系显然也正推动不同国家重新加强核武库。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上周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021年用于实现核武库现代化的军费开支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接近9%。
与此同时,全球拥核国家也从此前的美、英、法、俄、中五国扩大到9个国家。在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后,国际社会显然尚未能阻止伊朗以及朝鲜两国开发核武器的努力。围绕朝鲜开发核武器的谈判起起落落20多年难有起色,朝鲜的核武技术反倒不断完善。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西方各国担心平壤当局会重新启动已经暂停五年的核试验。而面对朝鲜的核武开发,国际社会原本有限的共识也随美俄、美中关系日趋紧张对立而失去基础。金正恩当局自年初以来频频违反联合国相关决议,展开导弹试射,而中俄两国在五月底以弃权票,令美国在联合国提出的对朝新制裁决议未能通过。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加德国在2015年与伊朗艰难达成的停止伊朗核武开发努力的协议因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退出而几近失效。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推动的谈判目前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国际社会的呼吁、一项又一项的美国制裁,显然尚未能阻止伊朗重启核开发决心。禁止核武器条约签署国维也纳会议的前夜,路透社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份最新报告获悉,伊朗正扩大其浓缩铀提炼努力……
俄乌战争的爆发显然也使得半个世纪以来的核威慑理理念显露出局限。核威慑原理在于鉴于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拥有核武器的各国慑于两败俱伤的后果,而避免动用核武器。然而,自今年2月底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行动以来,核武威胁从此前的不言而喻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威胁手段。俄罗斯总统多次或明确,或隐喻地提醒俄罗斯有核武器为后盾,希望借此威慑美国或北约组织可能的军事干预行动。法国外长勒德利昂一度也以法国也同样拥有核武器作为回应。
紧张的国际形势显然正为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加速核武库现代化提供依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指出,虽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在扩大核武库,或启动现代化更新,很多国家也都在强化核武器在各自军事战略中的作用。
这种局面是否会否鼓励其它国家铤而走险并踏上发展核武器的路途也未可知。
禁止核武器条约签署国维也纳会议前夕,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6月份推出报告,以数据说明核大国核武军费增加的同时,指出俄乌战争爆发显示,核武器并不能发挥阻止战争的效用。该组织认为,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达成一项多边核裁军共识。
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模拟推演,倘若北约组织与俄罗斯此时爆发核战,几个小时内就可能造成一亿人受难。尽管如此,2017年由86个国家签署的这项禁止核武器条约目前虽在65个国家获得批准,但9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不在签署国之列,也都没有代表参加此次维也纳会议。
中国不曾参与这项条约谈判,也未签署条约。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报告认为,中国正在明显扩充核武库。美国政府此前也曾对中国发展核武器取得的进展表达不安。但中国政府则反复强调中国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6月14日,也就是维也纳会议启动前一周,中国外交部网站刊文,一方面指出中国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另一方面也表示,《禁止核武器条约》“对非缔约国不具法律约束力“,算是阐明了中国面对这次维也纳会议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