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拟引入中国医生 轮番在公院服务一年 医生团体忧学历及沟通问题
港人外移影响医护人手短缺,医院管理局拟引入中国内地医生免考试在公立医院行医一年,医管局主席范鸿龄表示,首批会引入五至十人,目标是早前曾来港协助抗疫的中国医生,并已有「心仪名单」,期望在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后,于下半年推行。有医生团体对新计划表示忧虑,指当局做法犹如容许中国医生毋须经过招聘或筛选而成为公院医生。
境外医生原需经过考试才可在港执业,现时香港已有两个途径让非本地培训医生在公立医院行医,但医管局主席范鸿龄昨(23日)在局方大会后会见记者时表示,会上通过一系列挽留公立医院人手的措施,并推出「大湾区医生交流计划」,计划拟与中国相关部门商讨,引入大湾区三甲医院中「有经验、有水平」的医生来香港的公立医院服务,尤其是曾来港协助抗疫的医生,因为他们已熟悉香港运作,亦与本地医护合作良好。由于中国医生不能长时间留港,故拟采取轮替制度,每人留港不超过一年。
他续称,医管局拟定名单后,将交由医务委员会审批,以「有限度注册」形式来港执业。薪酬方面会与其他有限度注册医生「一视同仁」,强调计划不会影响医管局优先聘用本地医科生及现职公院医生升迁。他更表示,未来会考虑是否把有关安排拓展至其他职系。
身兼医委会委员的香港病人政策联机主席林志釉表示,医管局事前没有咨询或通知医委会,现时的做法犹如容许他们毋须招聘或筛选便进入公院,情况令人忧虑。他续称,即使首批人选以之前曾来港协助抗疫者为优先,但当时该批医生既有学历资格不足,亦有语言沟通问题。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凌霄志则期望医委会做好把关工作,并促请医管局确保计划不会妨碍本地医生的机遇和培训。
自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后,香港出现移民潮,教师和医护等专业的情况较为严重,医管局数字显示,截至今年4月的十二个月,有五百名公院全职医生离职,流失率达7.9%;离职护士更高达二千六百多人,流失率达9.5%,范鸿龄直言,情况令人忧虑,故多管齐下纾缓人手短缺,包括增加副顾问护师及推出员工低息置业贷款计划等。
对于范鸿龄有意在将来把大湾区医生交流计划推展至其他职系,护理专科学院副院长陈子中表示,从中国引入护士是「远水不能救近火」,期望当局以增加福利和加大本地护士培训来增加人手供应。
香港现时容许非本地培训医生透过有限度注册医生在公立医院和大学医学院工作,但截至2019年初,人数只有十人。港府去年底通过新计划,容许持认可医学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申请特别注册途径来港于公营医疗机构担任医生工作,并在服务一定年期、取得认可专科资格及通过评核后获得正式注册,在港执业行医。至今,医委会公布的两批认可医学资格名单,共有50间海外医科大
学榜上有名,当中只有一间是中国内地医学院,即上海复旦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但该课程只限海外公民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