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哀悼方式 | 科技 | 半岛电视台
midan - social media from pixabay, social media icon on a Mobil
人们不再以过去的方式逝世。 在过去,父母、亲戚、朋友或伴侣过世后,留下的是一系列的记忆和照片。
如今,逝者在互联网上却能永远地 “活”着,人们与逝者的网络互动已经司空见惯。
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上都拥有堆砌的网络足迹,通过博客、照片、游戏、体验和分享的故事讲述我们的生活。
当有人去世时,其“虚拟自我”仍在网络上活着,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和联系这个自我。这些“虚拟自我”存在于许多人每天使用的相同的数字空间中。
这是一种新生的、不熟悉的现象,有些人或感到不安。那些已逝去很久的人,则没有以这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网络空间已成为亲人的宝贵工具。一个新兴的研究机构正在探索如何使互联网 – 包括社交网站和纪念网站 – 提供新的哀悼方式。
永远留在互联网上
几年前,我和我同事就已开始留意人们是如何在互联网上纪念他们的亲人。当时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自杀者发讣告及他们的动因。
我当时还想知道在线纪念网站如何影响人们的悲痛及他们应对自杀这种冲击的方式,以及这些网站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转向社交媒体以获得精神支持,应对失去至亲至爱的悲伤,可以帮助丧亲者和其他人通过谈论这种损失来理解死亡。
这有助于令死亡变得不那么孤立。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他们有“哀悼者社区”。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我的生命中有67个人分担我的痛苦……他们都知道我来自哪里。”
对于许多丧亲者而言,最具激励性的因素似乎是他们需要与逝者保持联系,并试图“让他们继续活着”。
通过在Facebook上保留逝者的个人账户,或为其创建“纪念”页面,人们可以向逝者发私信或公开信息来表达忧伤。在我们的搜索中,我们发现在Facebook网站上为死者建立帐户已变得很普遍。
人们前往上逝者的Facebook账号,放上纪念品。例如,有人写道:“我们今天去看望你了,马克……昨天我去找他跟他说话。”
现在,三年半之后,他们继续写 “我们非常想念你,马克”或“我做了某某事,这让我想起了你”。逝者的朋友们仍然在分享他们的生活活动。
社交媒体在此方面的使用,似乎解决人们对逝世的亲人的情感——例如爱、悲伤和内疚的安放的问题。许多人求助于这些网站,以提高认识,并为慈善机构筹集资金,以纪念他们的亲人。
虚拟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说,让逝者在Facebook上“活着”可以减少亲人的失落感。 这解释了社交网站如何取代传统哀悼的话题、目标及相关物品,例如珠宝、衣服或墓碑——这些充满特殊的情感回应,增添情感价值的东西。
与情感事物不同,社交网络页面和互联网空间使人们不出户就能够分享他们的悲伤和孤独。
通过互联网与人交谈也有助于摆脱人们在谈及失去至亲时所感受到的压抑。它提供自我表达的形式,无需成本,无需面对面的谈话。
如果我们与逝者之间不能够以身体接触,但虚拟网络的存在使生死联系继续保留。
通过这种方式,在线纪念网站和社交媒体可以帮助那些丧亲者看到过去的事件和记忆能够继续保留,令其在当前和未来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可能性。
来源 : 电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