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2022-06-30T13:23:54.192Z
“"九龙皇帝”墨宝风格的香港抗争Logo

(德国之声中文网)说起香港文化,你会联想到什么?电视剧、香港电影还是粤语流行曲(广东歌)?李小龙、老夫子、还是周星驰?也许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倪匡的《卫斯理》,也许是张爱玲和许鞍华的《倾城之恋》;或者,比起beyond乐队,你更喜欢达明一派和my little airport……不知从何时开始,在这片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土地上长出了丰硕的文化果实,为口味各异的不同世代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精神食粮,其影响力甚至远超出华文世界。

文化得以在这片土地繁盛生长,离不开这里的历史根源。在1840年被满清割让给英国之前,这个我们今天熟知的国际大都会所在地域甚至还未被统一划归到“香港”这个名称之下。开埠之后,香港成为一块文化飞地——华洋杂处,移民和难民带来的各色文化在这里互相碰撞,杂交出洋紫荆般独特的混合物种,甚至形成了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化产业。这种极具特色的创意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中也处处显现出来,并随着新一波港人移民潮移植到海外,继续如水生长。

历史如何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又如何浓缩为符号被保留下来?下面三个故事,也许可以为这个问题做出部分解答。

“九龙皇帝”曾灶财

漫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千禧年前后的香港街头,你一定会见到过一些黑色的方块字涂鸦。它们可能出现在任何可涂写的表面:墙壁、桥墩、电箱、灯柱、路牌……这些文字大小不一,但大体整齐而不死板,文字方向为自上而下,大多数时候是从右到左,内容多是“九龙新中国皇曾灶财……皇后文福彩……”“一世祖曾广祯公、二世祖曾潮风公、三世祖曾文孙公……”继续读下去,却发现逻辑不通,不能成文。文字中时而夹杂着些阿拉伯数字,如“66十年”,经常将“国皇”二字写得很大。

这些都是曾灶财的手迹。他1921年出生于广东,1937年来到香港,曾以多份不同工作谋生。年轻时,他在垃圾站当清洁工,因为一次意外导致左脚受伤,从此行走须依赖拐杖。据说,他在三十多岁回乡整理祖先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族谱,上面记述九龙部分土地在割让给英国之前曾是御赐给他祖先的“食邑”(封地);香港成为英国属地后,他们被剥夺了九龙地主的身份。从此,他自称“九龙皇帝”,并到处在公物上写字,控诉英女皇非法占领他的土地,宣示他对九龙的“主权”。

用”九龙皇帝“涂鸦形象设计的时装

由于涂鸦问题,曾灶财多次与市政人员及警察发生争执,并屡遭检控、警诫和罚款。其家人因为无法忍受其涂鸦习惯,最终舍他而去。他靠援助金独居过活,却从未放弃书写和控诉。后来,一些文化人开始对他的文字产生兴趣,甚至进行二次创作,包括著名的香港设计师邓达智和流行乐队Beyond。

今天,“九龙皇帝”已“驾崩”近十五年,他残存在街头的“墨宝”真迹也已所剩无几。不过,他的文字早已成为香港流行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是香港殖民地时期的其中一个最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

从“自由閪”到“自由hi”

“閪”是港式繁体中文,发音近似英语的“hi”,意指女性性器官,是粤语(在香港也称作广东话)的粗话用字。尽管该字属于脏话常用字,但在2019年6月12日之前,“自由閪”这个词却从未存在过。

当年6月9日,香港出现历史性103万人反修例大游行,而政府当晚却立即表明将继续二读《逃犯条例》。香港市民于是发起612大三罢,包围政府总部及立法会一带,试图阻止条例通过。当日,警察在多处清场时引发冲突,引起社会极大回响,也激发了之后6月16日的200万人大游行。

在香港,商场一般属于私人地方,除非明确列出,否则警察不得随意进入执法。6月12日晚上10时许,一群示威者冲进太古广场暂避,跟随其后的香港警察速龙小队只能停留在外面。一名警察用雨伞等杂物堵塞大门,并向里面的示威者爆粗:“出嚟啦!屌你老母!自由閪!”(出来吧!操你妈!自由逼!)这个场景被当时正在脸书直播的《立场新闻》记录了下来。

“自由閪”一词激发了香港社会的热议。警察出口成脏,这在香港不符合公职人员操守,是很出格的行为。而且,在粤语粗口最高频的几个常用字里,“閪”是唯一一个针对女性的用字,香港本地脏话又多用男性器官字,他为何独要用这个,尤其是在示威者以男性居多的情况下?再者,根据构词规则,“XX閪”可以用来形容信仰某些价值的人,但“自由”为何成了一种被贬低的恨意发泄对象?香港知名时评人区家麟在《纳粹最恨自由閪》一文中总结道:“……自由閪,画龙点睛,精辟地总结了这场对碰的深层次矛盾;正是,个人的自由魂,与国家主义、集体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对抗。”

香港示威者对这个带有强烈厌女色彩的侮辱性词汇表达了极大的愤怒,并迅速将其转化为自嘲的创意,例如编成口号“宁做自由閪,不做极权龟”。有人将“自由”和“閪”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字,还译成英文freedom-hi。于是,“自由閪”变成了“自由hi”,在之后的抗争运动中逐渐进化为一个文化符号。

自由heit在德国

反送中运动爆发后的第三年,“香港人在德国协会”成员港女阿梦(化名)坐在德国家中,忙着为612三周年纪念活动做设计。该协会几乎与香港反送中运动同龄,是一个在德港人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 由于嫁给德籍丈夫的缘故,阿梦2017年移居德国。她初来时并不习惯,每年也都回港探亲,直至19年反送中运动及新冠全球大流行爆发,之后再没回去。

年轻的时候,阿梦就是那种被称为“港猪”(不热衷政治事务,只求生活安稳)的人。1989年,人在香港的她从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见证”六四,97年香港主权移交之前曾打算跟随亲友移民外国,但那时她天真地想,应该没事的,中共没有理由会毁坏香港吧?毁坏香港不就等于拆自己台吗?当时社会气氛也普遍认为香港应该不会变,经济好就行了。他们愿意相信“五十年不变”。

2014年,北京的“831决定”事实上背弃了普选的承诺,引发占中运动。这一次,阿梦终于被炸醒。占中三子“爱与和平”的理念尤其令她感动。用和平的手法表达自己的诉求,一开始就做好了日后被政府逮捕的自我牺牲准备,这在阿梦看来与六四很相似。她认为,89年聚集在纪念碑前的大学生们也只不过是想悼念胡耀邦逝世,初时也是用很和平的手段,都是为了国家好,而不是为了与政府对抗。占中这两个多月,人们天天睡在街上,政府不来谈判,反而在运动的第79天用暴力清场了事。她于是开始重新反思,是不是真的只要赚钱就好了?为何政府总要让你觉得政治与你无关?细想往事,她才惊觉原来自己是一只在温水中久被炖煮的青蛙。

相关图集:“反送中”两周年大事记

规模超过“雨伞运动”:之前就有数万人参与的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活动,经历了2019年6月4日规模格外盛大的纪念六四事件三十周年之后,于当年的6月9日那一天,规模超过了香港的“雨伞运动”。民阵方面表示,那个周日的游行规模超过了2003年的七一50万人大游行,有103万人参加游行。警方则表示,高峰期的参加人数为24万人。香港警方当天表示,游行期间拘捕了7人,分别涉及普通袭击、刑事毁坏、袭警等罪名。香港政府官员此前表示无意收回草案,并强调草案只包括严重罪案,不会影响集会、新闻、言论自由。
“五大诉求”的基础:2019年6月12日,不顾之前大规模抗议的反对声音,香港立法会按计划二读《逃犯条例》。会议前约三小时,大批反对修例的民众就占据附近马路,迫使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在早上10点52分宣布延后原定于11点举行的二读会议。在特区政府总部以及立法会前的示威区,大批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警方一度后退,随后释放催泪弹逼退示威者。过程中,有示威者出现身体不适,也有警员受伤。从这时开始,示威者集中对警方发出过度执法的指责。而这也奠定了之后“五大诉求”的基础。
一宗在台湾发生的杀人案:2019年二三月的春季,中港二十多年来谈不拢的引渡安排,却因为一宗在台湾发生的陈同佳杀人案忽然破局。香港政府当时提出修订两条有关引渡的法律--《逃犯条例》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最具争议之处是,把移交逃犯的涵盖范围开放至中国内地、台湾和澳门。在新机制下,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之中,立法机关的审查权力将被删去。 特首不再需要立法会同意,就可以启动拘捕和引渡程序,然后交由法庭审批是否移交疑犯。这个决定,掀开了香港回归中国以来,最声势浩大的一场社会运动的序幕。
元朗袭击:2019年的7月,反送中运动开始愈发激进,并扩散至其它地区。不再集中于之前的维多利亚公园至金钟或中环地区。7月21日在香港示威民众继续举行大规模游行的同时,多名身穿白衫的人士在预谋下,手持武器在鸡地及港铁元朗站无差别袭击路人和列车乘客,导致多人流血受重伤。有女性指遭到非礼,也有救护队员表示急救时遭到白衣人袭击。警方在事后称,部分白衣人有黑社会背景。香港官方虽然谴责这一暴力事件,但拒绝将此袭击归类为暴动。尤其香港警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受到质疑,有包庇施暴者之嫌。元朗袭击事件发生前,中联办官员李蓟贻要求元朗乡绅驱赶示威者。建制派议员何君尧被拍到曾与白衣人握手,还向白衣人竖起大拇指,对他们说,"你哋系我英雄"(你们是我的英雄)。
机场成“战场”:元朗事件激生了许多反送中示威者的报复心理,付诸暴力示威的决心也越来越大。经历了一系列警民暴力冲突的反送中运动,于8月初以“万人接机”的旗号进入香港机场。示威者在抵港大堂展示标语,并向游客散发宣传品。活动开始网民发起者强调“不冲击,不破坏,不入禁区”,由于活动没有向警方申请不反对通知书。机管局实施应对管制措施。几日后这场活动变为瘫痪香港机场的活动。大批示威者聚集在机场阻挡旅客入内,导致大量航班登记服务被迫暂停,离港航班取消。示威者向受阻旅客表示,瘫痪机场的目的是向政府施压。
警察版的“元朗袭击事件”?:8月31日,反送中运动迎来又一波周末的抗议高潮。同时有部分香港港铁的乘客和市民向示威者表示反对意见,并发生肢体冲突。之后多名特警冲入太子站驶往中环的月台和列车,用胡椒喷雾和警棒袭击车厢内乘客。警方表示只是使用“适当武力”制服示威者,但批评声音指出警方的做法为“无差别袭击”,是警察版的“元朗袭击事件”。
正式撤回 于事无补:2019年9月4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正式撤回逃犯修订条列草案,“以完全释除市民的疑虑”。这位香港特首还表示:这两个多月发生的事,令每一个香港人都感到震惊和伤心,亦令大家对香港感到焦虑和痛心,大家都希望可以尽快走出目前的困局。她作为行政长官,有责任尽一切努力,在种种局限下寻找社会向前行的机会。同时她表示将全力支持监警会的工作,政府会认真跟进监警会日后提交的报告建议。但对与坚持“五大诉求 缺一不可”的示威民众来说,这位女特首的让步仍然不够。
港警向示威者开第一枪:直到2019年的10月1日中国国庆日,香港的“反送中”抗争已经持续大约半年,不但让香港陷入主权移交以来的最严重政治危机,也对北京政权构成挑战。中国政府希望在10月1日中共庆祝建政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结束香港的混乱局面。在比邻香港的深圳大规模集结安全力量被视为北京释放出的强硬信号:不排除武力介入香港,“止暴制乱”。同日,警方首次用实弹击伤示威者。令这场警民冲突不仅无法缓和,而且还将升级。
“战场”进校园:反送中元年的11月,随着"罢工、罢市、罢课"的"三罢"持续,示威者与警方的"战线"已扩展到大学校园。其中香港中文大学的情况最为严重。 根据多家港媒报导,11月12日期间,香港警方称有示威者在通往吐露港的天桥上用杂物堵路,并说到场后又被示威者以砖头与汽油弹攻击。警方随即进入中大校园抓人,并在与学生对峙的过程中,数度施放催泪弹,示威学生则以汽油弹与砖头还击。在这一大环境下,香港多所大学决定提前结束学期停课,取消本学期余下课程。
新冠画上的休止符: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首先从中国大陆城市武汉大规模爆发的新冠病毒,给香港的这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画上了一个休止符。政府以抗疫为由,相继禁止了一系列示威活动。示威爆发整整一年后,比当年《送中条例》更加严格,对香港影响更为深远的《港区国安法》正式实施。反送中运动中包括黄之锋、周庭、林朗彦、黎智英等人在内的领袖人物也相继多刑叠加被判入狱。2021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工作汇报时,提出「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原则。同时香港人争取港区自治,实现真普选的努力仍在继续。

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每天的电视画面都令阿梦惊讶:一百万人上街,二百万人上街,然而政府视之如无物。为了让救护车通行,人群如摩西分红海般让出一条路。作为香港人,她一边感到很骄傲,一边却又因为催泪弹和水炮车不停投射而感到痛心和无奈。终于,在831五周年纪念日这天,阿梦第一次为声援港人而走上德国街头。

对于今年的活动,阿梦做出两款设计。一款是将几组中、英、德文字体和粤语拼音以九龙皇帝墨宝的风格组合在一起。她认为:“曾灶财是傻子,别人也觉得抗争者是傻子,可是我们仍然坚持。”在另一款设计中,阿梦将德文单词“Freiheit”(自由)的前半部分(Frei=自由的)与中文字“自由”合二为一——既是“Freiheit”,也是“自由heit”(发音近似自由hi/閪)。

每当有人问起时,她就会讲述这些设计背后的故事。只有这样,立足于回归后刚好满五十年一半的今天,面对港版国安法后这面目全非的香港 ,她才感觉稍稍弥补了一点当年没勇气站出来的愧疚。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