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T06:35:02.018Z
示意图,非当事者。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廣西全州縣「超生調劑」事件週二(7月5日)被爆出後,迅速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綜合中國媒體報導,廣西一對夫婦向地方當局追究早年超生孩子被強行抱走,並指控事件為「拐賣兒童」,但卻遭當局否認。當局稱,抱走超生兒符合當時「社會調劑」政策,並非拐賣,有關文件在中國社交網路廣泛流傳。

這份廣傳的文件全名為《全州縣衛生健康局關於唐某某、鄧某某信訪事項不予受理告知書》,信上可見疑為該局蓋印的公章,落款時間則為2022年7月1日。

信訪是指「人民來信來訪」俗稱上訪,在中國意旨公民或組織採用書信、電郵等形式向政府反映冤情或民意。

該告知書指出,唐某某與鄧某某兩人在6月28日向當局信訪,「要求追究高某某等人涉嫌拐賣兒童一案」,但當局表示,根據1990年代「全區計劃生育工作嚴峻形勢,嚴格執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政策」,對違反法律與政策的超生子女,「選擇一個進行社會調劑」,是當局的要求和決定。

《告知書》寫道:「經核實,你們超生的孩子(屬第七孩)是由全縣統一抱走進行社會調劑,不存在拐賣兒童的行為」,因此不予受理。此外,這些被抱走的超生孩子去向,「沒留存任何紀錄」。

然而,該告知書並未明確闡釋,所謂「社會調劑」政策的具體情況與法律依據。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超生兒疑似被抱走進行「社會調劑」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後,廣西桂林市週二稍晚隨即發佈通報表示,根據初步調查結果,將對「漠視群眾訴求」、「行政不作為」的全州縣衛健局局長和分管副局長等人,停職調查。

桂林市桂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稱,全州縣衛生局是「不當處理信訪」,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市府則稱高度重視,並派將派出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至全州縣進行調查。

家屬指控「計劃生育」搶走血親

根據「香港01」報導,信訪事主鄧振生與唐月英透露,他們一共育有7個孩子,4男3女。失蹤的小兒子出生於1989年。

根據唐月英的說法,1990年一家人在全州橋頭旅店時,她的小兒子遭搶走。她向媒體表示:「當天上午8時左右,突然衝進來3名女子,外面還站著2名男子,我一個都不認識,他們從我手中搶奪孩子,我哭喊著拚命護著娃兒,但最終還是被他們搶走了。」

中國媒體並未報導為何這對夫婦會在近期信訪,但據悉,兩人過去曾針對此事報案,卻沒有進展,失蹤的小兒子仍音訊全無。也有媒體報導,家屬透露夫婦兩人年事已高,盼望有生之年能一家團聚。 鄧唐夫婦的大女兒鄧海蓮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弟弟被強行抱走時「剛好1歲,1990年的7月份被搶走的」。她並指控,弟弟就是「計劃生育、計生辦搶走的」。

鄧海蓮表示,家人30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被抱走的弟弟。父母2017年時還在「寶貝回家」網站進行了資訊登記,並在今年初完成採血。鄧海蓮向澎湃新聞回憶表示,事發當時自己大概15、16歲。她說:「在我的心目中,我這一輩子就忘不了,弟弟那天晚上搶走的瞬間都一直在我心裡。」

相关图集:鼓励生、 限制生、 催着生! 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

多生是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是大力鼓励生育的。50年代初,中国政府禁止非法打胎,严格限定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的条件,并效仿前苏联,给多生多育的妇女以“光荣母亲”、“英雄母亲”的称谓。生孩子达到5个为“光荣母亲”,10个为“英雄母亲”。
少生才光荣:在这种环境之下,中国人口迅速增长。70年代末,中国人口已接近10亿。为了减缓人口增长,中国把控制人口增长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70年代提倡“晚稀少”的政策,即提倡晚婚晚育,拉长生育间隔,只生两个孩子。当时流行着“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说法。
“只生一个好”:相信许多人都很熟悉这句口号。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对少数民族和农村家庭做出了一些例外规定。“只生一个好”的口号响彻各地,独生子女成为时代独有的现象。
超生妈妈之殇:严格控制出生的政策也让许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计生的血泪故事:被打毒针强行引产、为躲计生迁户农村……对于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在令人捧腹的表演背后,讲述了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一对夫妇为了不被强制计生,而不得不四处流浪。陷入“超生门”的也不乏名人,比如张艺谋就因为超生而交纳了748万元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
一胎政策 :中国在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多年,虽然有效控制住了人口的增长,不过政策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不仅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萎缩的现象也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在《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中国的总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2.1,并且已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该机构呼吁尽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二胎催生:为了刺激人口增长,扭转劳动力快速老龄化的趋势。2015年,北京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在全面放开二胎之前已经实施了所谓“单独二孩“的政策。它的含义是,父母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试管婴儿:开放二胎的消息让一些父母们动起了再要一个孩子的念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试管婴儿的方法“量身打造”自己未来的孩子。有些医院给患者提供挑选新生儿性别的机会。除了试管婴儿,代孕也成为一些中国大龄父母再要孩子的一个选择。
生育率“向下看齐”:全面二胎开放几年后,似乎效果有限,2016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后,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从2017到2020年连续“四连降”。职业压力、生活成本、养育成本、观念变化等原因都导致中国的生育率下降。
还是三孩好?:为了应对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等问题,今年5月,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再次放宽。中国家庭今后将可生育三个小孩。消息官宣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有网友不无讽刺地说道:“这届独生子女真的幸福,可以养4个老人,3个小孩。” 许多人的发言几乎都传达了同样的抱怨:生育率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政策限制,而是养育成本太高。
“低生育陷阱”:中国5月11日公布了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大陆过去10年是19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3%。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社會調劑」政策?

廣西「超生調劑」事件爆出後,中國輿論對於「社會調劑」的說法多感震驚。一名帳號名為「黑喬兒馬」的網民在微博有關新聞下方留言疑惑表示:「生多了不是罰款嗎?怎麽還給抱走了?」但帳號名為「御史在野」的網民則發文稱:「超生孩子被抱走統一調劑這事,大概就是某些人懷念的90年代裏,非常魔幻,但非常常見的情況」。

根據《浙江日報》集團旗下的《天目新聞》報導,桂林市衛健委證實1980年代當局確實曾有「社會調劑」這個政策。桂林市衛健委人口家庭科鄧科長受訪時表示,但因為年代久遠,現在正在查閱檔案找具體的政策內容。

目前尚不清楚,家屬指稱孩子被帶走的年份為1990年,為何當時全州仍有「社會調劑」政策。

一名微博帳號名為「記錄者王貳虎」的網民發文表示,針對種種謎團應「六問廣西『社會調劑』惡性事件」,包含:「社會調劑」的孩子有多少?為什麼不留紀錄?現在這些孩子在哪裡?由誰提出此一政策?「調劑」過程是否有相關人員謀利?如何追究?

中國自1970年代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長期僅允許一般家庭生育一名子女。隨著出生率降低,中國近年已鬆綁生育政策,並在2021年5月宣布「三胎」政策,鼓勵生育。

中央社報導,中國法律議題的微信公眾號「法度Law」引述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稱,即便按照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相關部門也只能對超生者採罰款等行政處罰,無權把孩子抱走進行「社會調劑」。許浩律師表示,若政府部門涉及上述作法,不但行政違法,也涉嫌刑事犯罪。

「法度Law」又引述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昌松表示,若事件涉及執法人員和人口販子聯手,那可能觸犯「拐賣婦女兒童罪」,最高可判死刑。

(澎湃新聞、中央社、香港01)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