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T10:55:12.259Z
比亚迪称,这波疫情暂未对该公司产生明显影响。该公司生产的电动公共汽车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深圳市工信局本发布一份通知,包括华为、中兴、比亚迪、富士康等在内的百强企业,从上周日(7月24日)开始进入7天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企业员工核酸检测一天一检,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这份闭环工作到7月31日的通知在网上广为流传。

此次深圳收紧防空措施的背景,同连日来该市每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持续不断有关。深圳市政府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当日有19例新增感染,其中,16例在对密接人员的排查中发现,10例为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国内媒体以及外国通讯社都试图让相关企业证实闭环操作通知的真实性,直到发稿,深圳市政府以及相关企业都没有给予明确答复。据观察者网报道,有媒体援引比亚迪方面的回应称,该公司正在按照市里的要求加强管控,做好防疫工作,这波疫情暂未对该公司产生明显影响。周一,富士康母公司、位于台湾的鸿海集团就深圳疫情回应称,目前园区内营运正常,并在遵照政府防疫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确保防疫及安全生产两者并行。有深圳富士康员工对观察者网表示,目前该园区实施两点一线闭环管理,凭24小时核酸证明进出,外来人士严格控制。

今年4、5两月上海封城期间,工厂等生产企业实施以闭环的形式继续作业,当时,员工吃住均在工作地点。但此番经历后,经济界表示挑战性很强。

2022年3月慢节奏的深圳

深圳没有封城

拥有1800万人口的深圳市,周一继续宣布了21例新增感染,同其它国家横向比较的话,这个数字可以忽略不计,但为配合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深圳政府不得不采取更强措施,抓住黄金窗口,抑制更大面积的传染。

不过,深圳没有封城,没有关闭商店,除非小区被宣布为"高风险"区实施静态管理、所在居民足不出户外,一般人可以在市内活动。就周一的情况看,进入办公楼、去餐厅以及其它公共设施,均需出示具24小时有效的核酸阴性证明。

今年早些时候,深圳曾进行过分散式的封闭管理模式。3月份时,比亚迪深圳工业园区就做过封闭式生产的试验。深圳全市当时进入7天所谓的慢节奏生活方式,大部分市民呆在家里,需要做多轮核酸测试,全家可以委派一人每隔几天外出采购。

相关图集:“全域靜態管理”的上海和瑟瑟發抖的北京

不准出入 :上海的大部分區域都已經被封控了一月有餘,居民小區的門口往往由防疫志願人員持續把守。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比如運送食品等基本物資、居民需要出門接受核酸檢測、有人突發急症時,沉重的鐵門才會開啓。
居家禁足:根據當前的規定,只有在整棟居民樓數十戶乃至上百戶連續14天未出現陽性病例的情況下,居民才被允許下樓在小區内自由活動。只有在整個街道片區連續14天未出現感染病例的情況下,民衆才被允許在劃定為“防範區”的街區内活動。但是這樣的片區目前並不占多數。
筋疲力竭 :衛生部門的職員、各級醫院的醫護、防疫部門的專家、居民小區的志願者都在綿延數周的“全域靜態管理”中疲憊不堪,許多人爲了免去穿脫防護服的麻煩,甚至連續六七個小時不上厠所。圖爲黃浦區的一組衛生部門職員準備噴灑消毒劑。
擁擠不堪 :上海每天都新增上萬乃至超過兩萬起病例,當局修建“方艙醫院”臨時隔離點的速度明顯跟不上疫情發展勢頭,不斷有親歷者抱怨倉促趕工的方艙醫院居住條件惡劣的消息。隔離點醫護人員緊缺也是一大難題,甚至曾傳出“活蹦亂跳的無症狀感染者現場搶救筋疲力竭暈倒的護士”的影片。
牽連全球 :上海疫情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這座城市本身。由於物流受阻,上海港的貨物轉運出現了嚴重積壓,周轉速度明顯降低。卡車司機難以往返内陸和上海之間,積壓的貨物更是導致了大量國際貨輪無法靠港,只能在東海上徘徊。
北京搶購 :上海“全域靜態管理”后,最為民衆所詬病的一點就是食品等基本民生物資供應緊張。許多人指責政府前期決策不透明,在封城前一天還在承諾“上海不會封城”。在這一背景下,北京剛剛出現幾十人規模的小型奧密克戎疫情,就引發了民衆的搶購囤貨潮。
首都封城? :由於北京的疫情“已經隱匿傳播了一個星期”,防疫當局已經封控了朝陽等城區,以便對民衆進行核酸篩查。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評論稱,北京絕不能走到“全域靜態管理”那一步。不過,官員們並沒有承諾首都絕不封城。

上海承受反弹压力

上海恢复常态化以来,近期出现担心疫情出现反弹的压力。7月26日上海市卫健委通报,7月25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例,其中3例无症状感染者为社会面发现。

自7月24日15时起,上海杨浦区对高中风险合围区实施7天封闭管理,区域内均禁止车辆通过,人员"只进不出",沿线公交线路采取"跳站"的方式过经通行。据报道,感染者多为代驾、快递、物流、商品批发等人员。

上海市一名疾控人士对财新网称,该市疫情处于低位平台期,但由于疫情社会面传播仍未被阻断,随时有大幅反弹可能。

(综合报道)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