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T09:24:10.301Z
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星期日(7月24日),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宫」三个舱段中的第二个舱段「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成功。

殘骸墜於苏禄海

一周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7月31日发布于其微信公众号的消息称,当天0时55分(中国时间)左右,「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东经119.0°,北纬9.1°周边海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法新社报导,残骸坠落点位于东南亚的苏禄海,距离菲律宾巴拉望岛的东海岸不到60公里。马来西亚航天局观察到火箭碎片在重新进入大气层时起火燃烧,然后坠入海中。

NASA:有轨迹信息才能預測风险

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尼尔森(Bill Nelson)于30日(美国时间)在推特和NASA官网发布声明表示:「中国在其『长征五号B』火箭落回地球时没有分享具体的轨迹信息。」声明指出:「所有航天国家都应该遵循既定的最佳做法,并尽其所能提前分享这类信息,以便可靠地预测潜在的碎片撞击风险。特别是像『长征五号B』这样的重型运载工具,它们具有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巨大风险,这样做(分享信息)对于负责任地利用太空和确保地球上人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环球》:中方已连发四条公告

而中国媒体《环球时报》则针对NASA声明撰文回应道,「中方自7月27日至30日对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参数发布了四条公告,对外通告了不同时间点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参数近地点高度、远地点高度和倾角的信息。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多次预报了火箭末级残骸参数,对国际社会展示出最大的透明度,美国自然也有所关注,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指责根本立不住脚。」

事实上,中国的火箭碎片已非首度引起争议。天体物理学家琼斯(Andrew Jones)2021年就指出,重达约20吨的「长征五号B」第一级残骸大约每90分钟就会绕地球飞行一圈,且无法预计其何时再入大气层,「最可能的情况是重入大气层时未被高温熔化的碎片会落在大海或无人居住的地区 , 但也存在着对人或财产造成损害的风险。」在前两次发射时,中国官方都指责境外舆论「无端炒作残骸风险」,并强调「火箭末级再入大气层烧蚀销毁,这是国际通行做法」。

欧洲“阿丽亚娜5”重型火箭采用了“二级半”构型:沉重的第一级在发射阶段就直接坠毁在指定地点,轻巧的第二级即便“两次点火”失灵时,也能在再入大气层时基本烧尽

欧中火箭设计不同

欧洲空间局负责「阿丽亚娜5」重型火箭的高级工程师阿巴特(Rüdeger Albat)在2021年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也表示:「欧洲的火箭在一开始设计时,就不会让第一级入轨!沉重的火箭第一级,不会飞入轨道绕着地球转圈,而是会在分离后沿着一条抛物线弹道飞行。这样的话,它的轨迹就能提前精确计算出来,便于我们在发射前就计划好让它在太平洋指定区域坠落,从而能够提前规划好禁航区,以免对船只和船员造成风险。」

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第一个舱段「天和」核心舱于2021年4月升空,按照计划,在此次「问天」实验舱以及今年10月的「梦天」实验舱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后,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期工程就能宣告完工。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