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2022 - 13:14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Abe Shinzo)遇刺身亡的消息震惊全球。人们表示哀悼的同时难免对其是非功过加以评论。泰国学者认为安倍生前的政治愿景跟当今全球地缘政治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

泰国法政大学东南亚研究学者敦亚帕副教授 (Asst. Prof. Dr. Dulyapak Preecharush) 日前对安倍遇刺事件表示哀悼时分析指出,日本前首相安倍抱有一个在极大程度上冲击影响亚洲乃至全球地缘政治体系的愿景。2007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在印度议会发表了主题为“两洋汇合” (Confluence of the Two Seas)的政治演讲。他描述了通过日印两国经济与安全合作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的构想,促成了今天人们熟知的“印太战略”(Indo‐Pacific)。安倍对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繁荣力量崛起感到担忧,于是将眼光投向跟同一地区的印度建立与发展战略友谊,大致布局由日本控制太平洋,印度盘踞印度洋,进一步深度融合民主国家以及自由与财富的理念,同时汇集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四个印太国家的力量组成安全同盟(The Quad),侧重海权对中国开展战略围堵,同步将国际政治重心逐渐从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转向以日本和美澳印三个盟国为主体的印太地区。

事实上,安倍的远见对印太战略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尽管他在 2007 年演讲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印太”这个字眼,但必须承认安倍的观点给地区安全战略联盟体系的构建带来冲击并且提供了新视野,安倍当时采用了“大亚洲”(Broader Asia)的关键词,指在以日本和印度为主体的前提下,推动东亚与南亚的融合,建立更为广阔的大亚洲区域。安倍看好日印两国之间的合作未来能使所谓的大亚洲力量震慑太平洋,从而吸引美国和澳大利亚实质性投入这个战略联盟。这反映出安倍有意整合战略安全伙伴从而巩固印度洋和太平洋控制力的战略考量。安倍为此花了很长时间将大亚洲的概念升级并且融合为四方安全框架(The Quad)。因此可以说,当今亚洲战略安全构架是安倍地缘政治愿景所推动的产物,安倍思想无疑影响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权力结构。反观因为受到印太框架的制衡和遏制,促使中国随之出台相应的国际战略加以应对。无论如何,安倍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战略遗产会随之腐烂,毕竟在他推动下加以实践的地缘政治思想已经成为 了21 世纪世界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亚帕认为安倍是一位典型的民族主义国家领袖,其愿景是扩大日本在世界舞台上的实力,同时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结构。安倍努力一生所看见的结果是,印度洋-太平洋逐渐合并为单一海洋区域的战略新领地,由此拓展了日本的国际空间,使之更为强大和灵活,既可在经济上友好中国又可在军事上拉拢美国,同时透过促进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包括美洲和澳大利亚-大洋洲)加速融合的对外战略保护日本自身的国家利益。

据了解,关于“印太战略”(Indo‐Pacific)这一地缘概念,最先于2007年由印度海军上校普里特 (Gurpreet Khurana) 撰文提出,其地理范围包括“从东非到西亚沿海地区,经过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直到东亚沿海地区。”该地缘框架可通过原有四个战略盟国作为基点对外辐射,随后吸纳越南、印尼、台湾、新加坡、法国和英国加入,甚至跟北约结盟,从而打造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缘安全同盟圈。随着近期韩国领导人跟西方积极互动,亚洲媒体预料韩国加入印太战略同盟指日可待。

有关新战略领地的观点,一名越南外交官曾经在印度社会科学院与越南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印度洋、亚洲、太平洋是世界大国争夺影响力的地区,这会让处在中心位置的东盟国家面临来自社会、经济、安全、航行自由以及外交等领域的新挑战。

泰国媒体报道本月9日中美两国外长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晤的消息称,中美在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上持续展开较量,会议导入了乌克兰战争话题,反而加深了大国关系之间的挫败感,最终这场外长会晤未能团结起来呼吁结束俄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