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世逾半世紀的恒生指數一向是反映港股走向的寒暑表,恒指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選出33間上市公司股票為成份股,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發佈。恒指直至2006年才開始第一次變革,成份股增至50隻,現有69隻,並正向80及100隻數目進發。

近十多年的恒指兩次變革,正正反映回歸後,香港與內地經濟關係密切,以及資本市場轉變。

高級顧問關永盛接受本台專訪時指,回歸後,香港資本市場吸納大量內地企業,傳統香港公司亦北上發展,香港經濟跟內地周期掛鈎,2006年恒指改革,主要反映回歸後港股轉變。

董事兼指數總監黃偉雄表示,2012年至2020年期間,50隻成分股運行良好,但金融股佔比偏重,2020年進行第二次改革,正是要加強恒指代表性。他又說,2020年7月推出的科技指數,是近年受歡迎指數。

關永盛提到,國企指數面世10年後,至2003年才有衍生產品推出。他指,未來中國仍然需要香港這個自由資本市場去集資發展、讓企業壯大、讓投資者有更多選擇。他又說,未來亦要多與內地合作,因為港、滬、深股市已具規模,各有特色及定位,三地融合成很大市場,足夠大家及香港未來25年繼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