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启用,力保全球枢纽地位
香港国际机场的新跑道的设计将使该机场的客货运载能力增加一倍。
图片来源:BILLY H.C. KWOK/BLOOMBERG NEWS
上周五,香港一条备受期待的新跑道为商业航班开放,这是一项为期数年的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的一部分,港府表示,这对香港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的未来至关重要。
不过,这种对未来的期许是在新冠疫情摧毁全球供应链、并致使香港用旅行限制措施打造与外界的“隐形隔离墙”之前。
香港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0293.HK, CPCAY, 简称﹕国泰航空)从上海起飞的波音747-400F货机于当地时间上午8点27分着陆香港,成为首架在这个全球大型航空货运枢纽的新跑道降落的飞机。
当时这条跑道是香港这个前英国殖民地1997年回归后批准的经费最多的基础设施项目。该跑道全长4,150码(合3,800米),建在南中国海(中国称南海)1,600英亩(合650公顷)的填海土地上,根据其设计,在该跑道全面投入服务后,将使香港机场的客货运载能力增加约一倍。根据政府对于到2030年的预测,这条跑道也是一项物流和运输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的核心,该项目旨在将香港与中国南方的制造业中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零售、娱乐、飞机租赁和工程等行业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不过,香港国际机场如今接待的航班数量只有2019年的30%;新冠疫情2020年从中国暴发。今年头五个月,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同比激增84.5%,至54.7万人次,但仍远低于截至2019年5月的五个月3,150万人次的客运量,那年5月份,在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办的为期三天的招聘会上,有40多家机场相关公司提供约4,000个空缺职位。
与此同时,香港今年重夺全球最繁忙航空货运枢纽的桂冠,不过货运量仍下降了8%,乌克兰战争令中国封控等抗疫措施干扰供应链所造成的持续影响雪上加霜。
在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仍在坚持试图清除新冠病毒的抗疫政策,即执行严苛的边境管制以及严格的封控措施,并对任何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者实施隔离。一边是北京方面的党派路线,一边是企业要求对外开放并与新冠病毒共存,夹在中间的李家超(John Lee)等香港领导人陷入两难。李家超7月1日已接替林郑月娥(Carrie Lam)任香港行政长官。
李家超上周三表示,他意识到香港需要保持开放和便利旅客,同时亦要应对疫情风险,因此要取得良好的平衡。李家超重申了放宽旅行限制的承诺,这些限制措施已迫使成千上万的熟练员工离开香港,其中既有中国人,也不乏外籍人士。
该跑道正式启用的数小时前,香港政府宣布暂停实施争议性的航线熔断机制。该机制之下,同一班抵港民航客机上经抵港检测而确诊的乘客达到一定数量将触发熔断。此前,这种航班熔断已发生100多次。该规定给旅行者造成了混乱,许多人在前往香港的过程中因航班取消而滞留途中。
虽然李家超的发言已让强制性酒店隔离日数从七日减少至五日的可能性上升,但这仍会比新加坡、伦敦、纽约或法兰克福的要求多五天。限制措施实施的时间越长,坚守香港的公司就越有可能最终痛下决心迁往其他地方。
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航空政策研究中心(Aviation Policy and Research Center)的运输经济学家Andrew Yuen说,例如,一些航空公司正在考虑迁移其主要的区域基地。Yuen说,政府是否会在这些航空公司付诸行动前取消限制,将决定香港否能保住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他说,要让这些公司回来将会非常困难。
在上周四之前,同一班抵港民航客机上经抵港检测而确诊的乘客如果不少于五人或全机乘客总数的5%,则相关航空公司从同一地点抵港的民航客机航线将被暂停。要求机组人员进行为期三天的酒店隔离也意味着航空公司无法像其希望的那样为那么多过境旅客提供服务。
即使在疫情暴发之前,香港的航空业也已面临来自珠三角本地对手的激烈竞争。根据恒生管理学院(Hang Seng Management College)的一份报告,2011至2015年,平均有70%的香港起飞乘客的目的地与广州、深圳和澳门机场提供的目的地重叠。
香港政府可能仍有一些机会来赢回外籍人士的信心,后者更关注香港迷人的生活方式和优渥的薪酬方案,而不是当地政治生态。在那些已经放弃新冠防控措施的国家,机场和航空公司面临困难,这也对香港不无帮助。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PLC, BAY.LN)上周从飞行计划中又减少了1万个航班,理由是难以招聘到熟练的员工来应对激增的疫情后旅行需求。
当然,也不宜将上周五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的启用视作香港航空业疲弱的新证据。首架飞机在新跑道上“熟悉运作”,第三跑道的启用适逢机场另外两条跑道中的一条关闭进行重新配置 。整个三跑道系统将于2024年与扩建的二号客运大楼和先进的行李处理系统同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