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妻”现象的曝光
一段视频的截图显示,一名女子被用铁链拴着关在中国东南省份江苏的一间棚屋里。
图片来源:YouTube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一段一分钟的视频片段开始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播。视频里,一间没有门的棚屋里有一名衣着单薄的女子。她的脖子上拴着一根铁链。
随后,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轮愤怒的舆论风暴:在今天的中国,怎么还会有人被这样对待?许多人怀疑,她一定是“买来的妻子”。买妻是一种由来已久但违法的行为,农村男子借此得以成婚——其间常常有人贩子参与,他们往往从偏远地区诱拐贫困女性。
这种愤怒转而引发了一场更广泛的讨论:中国女性的地位到底如何?中国共产党领导层为其推动性别平等而自豪,官员们时常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透过那位“铁链女”的遭遇,许多受过教育的中国城市女性看到了她们在社会中角色的影子。
人们最初的愤怒,很大一部分源自当地官员的熟视无睹——对于涉及“铁链女”的种种问题,起初他们未予理睬。中国东南省份江苏省徐州市的官员一开始否认上述女子是被拐卖来的,说她之所以没有和家人住在一起,是因为她患有精神疾病,有时会出现暴力行为。
随后,他们证实了公众此前的猜测。“铁链女”是被人贩子卖给别人当新娘的,而且不止卖了一次,而是两次,生了八个孩子。她来自云南省一个贫困地区,当地是傈僳族的聚居地,按照这个少数民族的习俗,孩子的名字常常取自植物或动物名。当局表示,“铁链女”原名小花梅。
事件曝光后,她的现任丈夫被捕,小花梅住进了医院接受治疗。江苏省当局2月表示,小花梅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她的状况得到缓解,但仍无法与人交流。除此之外,他们没有进一步置评。
在中国,抗议活动通常不会持久。在一个对街头示威容忍度很低的国家,社交媒体为不满情绪提供了一个出口,但会受到严格控制;一旦有迹象显示更广泛的女权主义思想从这样或那样的事件中觉醒,政府就会出手,将女权活动人士投入监狱,或是删除相关社交媒体账号。尽管如此,“铁链女”事件引发的汹涌舆情还是把买卖新娘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深刻自省。
在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里,上述视频画面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都占据着热门位置。这股舆论风暴让人联想到席卷全球的#MeToo运动,那场反性骚扰运动在中国处于相对静默的状态。今年2月,它一度转移了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网络上还出现了一批以此为创作灵感的诗歌、涂鸦、表情包以及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式肖像图。
“锁链女”事件引发的不满情绪还蔓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社会层面。在距徐州约600公里外的天津,一名设备机械工说,看到那段视频后,他给“铁链女”所在乡镇的警察打了多次电话,试图为她讨回公道。他说,2022年的江苏不应该还是奴隶社会。不仅如此,与政府部门相关的评论人士也开始发声。专栏作家、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报纸《环球时报》(Global Times)前总编胡锡进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Weibo)上写道,“与精神病人强行生育,生这么多,把她当成生育工具,这难道不涉嫌违法吗?”
“铁链女”视频曝光数月后,中国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行动,寻找并拯救那些被强行卖作人妻的女性。此时,徐州官员的口吻也有了变化,他们说自己感到无比羞愧,以至于寝食难安。河北省官员在一次打击行动中救出了11名被拐者,江苏省及其他地区官员则挨家挨户地检查,查看是否还有其他女性陷入类似处境。全国人大代表也行动起来,希望以法律形式明确,若对人口贩卖迹象视而不见,同样属于违法行为。此外,所有人口贩子在6月30日之前自首,以换取宽大处理。7月3日,公安部表示,当局已建立了5,000余个采血点,用于为被拐受害者以及报告有亲属失踪的人采集血样。
舆情的持续发酵迫使官员们承认,买卖新娘的痼疾仍旧存在,而当地对该现象的包庇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如此容忍这种现象,原因之一是这有助于缓解未婚男性过剩的问题。
中国性别比例失衡是买妻现象的根源,这是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产物,传统意义上,只有男性可以继承家产。由于中国一度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因此与男婴相比,女婴更容易沦为堕胎的牺牲品,更早之前,女婴出生后有的家庭还会任其自生自灭。这就造成了男性过剩的局面。于是,许多单身汉在想要娶妻时选择求助于媒人,而其中有些就是人贩子。
在中国,强迫女性结婚长期以来都属于违法行为,但“买妻”直到1997年才被列为刑事犯罪。许多地方官员都对拐卖新娘的迹象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如果大量男性找不到老婆,容易引发社会动乱。将被拐女性变成新娘的交易通常被视为合法,因为它符合如今的一些传统,比如男方会向女方提供彩礼。
一位女性说,1987年,也就是她18岁那年,一名华中地区的男子来到了她所在的云南省村庄,给了她兄弟2,500块钱(不到400美元)要把她买走。她说,她的兄弟要她跟着这名男子走,还威胁如果她不走,就要杀死她。后来,她来到了近2,000英里外的安徽省,在那里的村子里,人们叫她南蛮子——她讨厌这个名字——她的丈夫还会虐待她。她说,丈夫告诉她,她和别人不一样,她是买来的。她还说,那段时间她有时只想一死了之。生了两个儿子后,2008年二人离婚。如今,53岁的她在一座沿海城市的小厂里工作,名下有一套房,她说,她终于感觉自己又做回了真正的公民。
新娘贩卖所带来的伤痛往往会影响好几代人。一位深圳女性说,她小时候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总是看起来如此悲伤。直到她上高中才得知,母亲当年被卖给了一个男人,还和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她一个人逃了出来。这位女性说,上世纪80年代时,她的母亲曾是中国西部的一名小学老师,后来一名男子以承诺高薪工作的方式诱骗了她。结果,她被卖给别人当新娘。这名女性说,2008年,母亲曾哭着给她打电话说,她试图以人口贩卖受害者的身份提交一份报告,但却没有被受理。这名女子接到的下一个电话是警察打来的,警方说,有人发现她的母亲死在了一条河里。
就算当初被拐的女性与家人重聚,也难以回到从前。家住上海的Mary Cheng说,警察去年底在安徽省找到了她的妹妹,她是十年前在家附近失踪的。Cheng女士的妹妹原本发育迟缓,如今Cheng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妹妹明明只有36岁,但看起来却如此显老:不仅头发花白,还长了很多皱纹,连牙齿都掉了几颗。Cheng说,她很心疼。她妹妹的现任丈夫说,之前妻子嫁过来时没有涉及钱财交易,所以她可以随时离开。但不到一个月,她就回到了安徽,她说自己很想念9岁的女儿。
对于那些自称是被被拐卖的女性提出的离婚申请,法院有时并不愿批准。2014年,徐州一家法院否决了一名四川女子的离婚申请,该女子说,她是1984年被卖给当地一名男子的。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法院在判决书中说,“双方应珍惜多年的夫妻感情,相互扶持,彼此相伴,共同维护家庭的完整。”
据人权组织说,尽管针对中国女性的买妻现象已变得不那么常见,但近年来,更多的新娘来自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缅甸和朝鲜。
为平妇女权益机构(Equality)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女权倡导组织,其负责人冯媛说,如果认为针对中国女性的暴力程度已经有了变化,那就错了。不过她说,人们的维权意识比以往更强了。今年6月,有视频曝出了一群男性在中国北方的一家餐馆里殴打几名女性。对此,网络上很多人联想到“铁链女”事件。有人在评论中问道,“没有监控录像和互联网此案会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