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长0.4%,创武汉封城以来最差表现

上海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中国经济增长率创下两年多来最低水平,体现出在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府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给经济带来的代价之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表示,4月至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0.4%。这是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暴发、GDP萎缩6.9%以来的最糟糕表现,当时中国中部大都市武汉成为全球第一个封城以遏制疫情传播的城市。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经济学家之前预测,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0.9%。

第二季度经济放缓幅度之大突显出严格的封控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前为抗击疫情,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实施了严格的封控,众多居民“足不出户”长达两个月,许多企业关闭。

这种封控并不只发生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中国东北部的吉林省暴发疫情后关闭了汽车工厂,农业活动也受到干扰,还有其他一些城镇因为疫情几乎停摆。严格的封控抑制了消费需求和商业活动,沉重打击了零售和工业生产。

数据显示,按环比计算,中国经济第二季度萎缩2.6%。而在此之前,自2010年有可比记录以来中国GDP也只出现过一次环比萎缩。

官方数据显示,公共卫生限制措施的放松释放了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被压抑需求,受此提振,目前经济正温和复苏。但在劳动力市场以及商业和消费者调查中,已经出现了对未来的警示信号。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即使有后封控时代某种程度上的复苏,今年也有可能成为中国低增长的一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且随着西方经济转入低速档位,中国的出口可能也会减弱。6月,年轻人失业率创下新高,16岁-24岁劳动力几乎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失业。

在利率上行和通胀飙升挤压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长空间之际,中国经济低迷的一年将使全球经济失去一个可靠的扩张引擎。

Fathom Consulting驻伦敦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Jonathan Ashworth说,如果全球经济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仍然疲软或陷入衰退,中国似乎不太可能像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那样成为全球增长的火车头。

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设定了2022年GDP增长5.5%左右的增速目标。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速或将为4%左右。

中国经济第二季度遭受的打击主要集中在4月份,也就是封控范围最大的时间段。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由于商店关门、购物者居家不出,4月份的零售额同比骤降11.1%。由于工厂停工,当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

体育服饰制造商耐克公司(Nike Inc., NKE)表示,在截止于5月31日的第四财季中,该公司60%的中国业务受到了封控的影响。该公司高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向分析师表示,经汇率波动调整后,第四财季的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0%,息税前利润下降55%。

到5月份,中国已取消了大部分地区的限制措施,不过上海一直封控到6月初。封控措施的解除对一些经济活动的恢复起到了助力作用。

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扭转了5月下降6.7%的局面。在封控措施放松后,6月份的工业增加值也得到恢复,同比增长3.9%,增幅较5月份的0.7%明显扩大。

中国6月零售额同比增长3.1%。

图片来源:alex plavevski/Shutterstock

对一些企业来说,在封控解除之后,封控造成的影响还持续了一段时间。

经营着光纤设备制造商深圳市东永盛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Shenzhen DYS Fiber Optic Technology Co., Ltd.)的Roy Huang说,即使深圳于3月停止了封控措施,但由于旅行限制,工人仍然无法返回工厂。

Huang说,疫情对我们的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他估计2月至4月期间的产能下降了一半。他说,利润也因运输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而受到挤压。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比1-5月6.2%的增幅略有收窄。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正艰难应对沉重的债务,中国还面临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影响,此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尚未产生太大提振作用。

本周,上海的办公室职员们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随着一些城市重新开放,出口在5月和6月强劲增长。2020年和2021年,出口曾推动中国摆脱新冠疫情引发的低迷。但随着西方消费者支出放缓,预计海外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将减弱。

韩国和台湾等主要出口经济体的数据已经表明,海外对制成品的需求已开始减弱。在中国,商业调查显示,6月份衡量制造商出口订单状况的一项指标仍处于荣枯分水岭之下。

经济学家表示,最重要的是,根据中国的抗疫政策,一旦出现新冠疫情,就将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实施严格限制加以应对,这使得消费者对消费犹豫不决,企业对投资和招聘也感到焦虑。中国5月份的一项消费者信心指数较1月份下降了29%。

周五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月份5.9%的下降至5.5%。

然而6月份16-24岁年轻人失业率从5月份的18.4%升至19.3%,创下新高。这是2018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高值。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对年轻人失业情况感到担忧,因为这会对劳动者技能和生产率产生长期影响,可能挤压经济增长潜力。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驻悉尼的研究中国问题的高级经济学家艾嘉儿(Katrina Ell)表示,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偏高表明,受政府的动态清零抗疫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不愿招收新员工,也不愿投资于员工培训。

“企业目前不愿对未来进行投资,”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