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政策下,中国经济第二季度料出现两年来最慢增长

图为在上海,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经济学家说,受政府的动态清零抗疫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目前不愿对未来进行投资。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创下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该指标将反映出中国政府新冠动态清零策略使本国经济付出的代价。

由于此前中国有关部门在上海等地实行封控,零售销售和工业生产急剧放缓。目前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低迷,且随着西方经济转入低速档位,出口可能也会减弱。

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测,中国4至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不到1%。官方季度GDP数据将于周五上午在北京公布。

如果经济学家的预测是正确的,这将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萎缩6.9%以来最糟糕的表现。当时首次暴发新冠疫情,中国中部地区大都市武汉成为全球首个实施抗疫封控的城市。

官方数据显示,公共卫生限制措施的放松释放了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被压抑需求,受此提振,目前经济正温和复苏。但在劳动力市场以及商业和消费者调查中,已经出现了对未来的警示信号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即使有后封控时代某种程度上的复苏,今年也有可能成为中国低增长的一年。在利率上行通胀飙升挤压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长空间的同时,全球经济由此将失去一个可靠的扩张引擎。

Fathom Consulting驻伦敦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Jonathan Ashworth说,如果全球经济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仍然疲软或陷入衰退,中国似乎不太可能像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那样成为全球增长的火车头。

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设定了2022年GDP增长5.5%左右的增速目标。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速或将为4%左右

大多数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将环比萎缩,这将是自2010年有比较记录以来第二次出现这种情况。从中可以管窥抗疫封控在北方省份吉林以及其他地方造成的伤害:封控措施下,当地的工厂纷纷关闭,农业也受到干扰。

此前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众多上海居民居家避疫,很多企业关门歇业,其背景是有关部门试图在这座中国最富裕的城市扑灭新冠疫情。

第二季度所遭受的打击大部分都集中在4月份,当时暂停营业的现象最为普遍。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在商店关门、购物者居家不出的情况下,4月份的零售额同比骤降11.1%。由于工厂闲置,工业生产萎缩了2.9%。

体育服饰制造商耐克公司(Nike Inc., NKE)表示,在截止于5月31日的第四财季,该公司60%的中国业务受到了封控的影响。高管们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告诉分析师,经汇率波动调整后,第四财季的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息税前利润下降了55%。

据一家研究公司称,中国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疲软。

图片来源:ALEX PLAVEVSKI/SHUTTERSTOCK

对一些企业来说,封控过后干扰仍然存在。

经营着光纤设备制造商深圳市东永盛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Shenzhen DYS Fiber Optic Technology Co., Ltd.)的Roy Huang说,即使深圳于3月停止了封控措施,但由于旅行限制,工人仍然无法返回工厂。

Huang说,疫情对我们的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他估计2月至4月期间的产能下降了一半。他说,利润也因运输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而受到挤压。

到5月份,中国已取消了大部分地区的限制,不过上海一直封控到6月初。重新开放使一些经济活动有所恢复,随着工厂复工复产和港口清理积压订单,5月出口飙升,6月再次大幅增长

随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支出,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周五公布的数据将显示上个月工业增加值回升,固定资产投资扩大。

尽管如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第二季度的疲软数据可能低估中国经济放缓的程度。研究机构中国黄皮书(China Beige Book)在本月的一份报告中说,该机构的数据表明解封后的复苏比官方数据显示的水平更低迷。该数据是基于对中国企业的4,000多次采访。

中国黄皮书说,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疲软,制造业急剧放缓。该公司表示,运输业、建筑业和大宗商品的疲软信号都表明,大规模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推动效果并未如期而至,而低迷的贷款需求意味着货币政策也没有带来多少提振。

中国黄皮书称,4月至6月的季度有14%至16%的受访企业寻求获得新贷款,这是连续第五个季度保持这样的水平,而2019年每季度约为30%。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正艰难应对沉重的债务,中国还面临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影响。此外,由于西方消费者支出放缓,预计中国的出口势头将减弱。在2020年和2021年中国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走弱的情况下,出口都担当了拉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动力。

本周,人们在上海排队等候做核酸。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韩国和台湾等主要出口经济体的数据已经表明,海外对制成品的需求已开始减弱。在中国,商业调查显示,6月份衡量制造商出口订单状况的一项指标仍处于荣枯分水岭之下。

经济学家表示,最重要的是,根据中国的抗疫政策,一旦出现新冠疫情,就将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实施严格限制加以应对,这使得消费者对消费犹豫不决,企业对投资和招聘也感到焦虑。中国5月份的一项消费者信心指数比1月份下降29%。

5月份,16-24岁年轻人失业率也创出18.4%的新高。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对年轻人失业感到担忧,因为这会对劳动者技能和生产率产生长期影响,可能挤压经济增长潜力。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驻悉尼的研究中国问题的高级经济学家艾嘉儿(Katrina Ell)表示,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偏高表明,受政府的动态清零抗疫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不愿招收新员工,也不愿投资于员工培训。

艾嘉儿称,企业目前不愿对未来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