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危机蔓延,业主“断供潮”把银行推上风口浪尖

中国恒大位于南京郊区的养生谷项目的未完工建筑。

图片来源:BLOOMBERG

中国深陷困境的房地产行业又爆出了新的麻烦,引发人们再度担忧房地产危机将蔓延到中国经济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中国高利润的银行业。

随着沮丧的购房者停止偿还房贷的势头上周蔓延到中国各地,银行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已有200多个楼盘项目的业主威胁要对他们购买的停工或烂尾房进行房贷“断供”,在投资者权衡房地产公司流动性恶化和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前景之际,这引发了对地产开发商和银行类股的抛售。

恒生中国内地银行指数上周下跌8.3%,其中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Bank Co., 3968.HK, 简称﹕招商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Corp., 1658. HK, 简称:邮储银行)领跌,分别下跌15%和13%。基准的恒生指数上周走低6.6%。

陆挺带领的野村经济学家团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打击了离岸高收益美元债券市场之后,中国房地产业的下滑可能最终对国内金融机构造成负面影响。

瑞银(UBS)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说,如果“断供”潮进一步扩大,对非一线城市楼盘项目有敞口的银行将面临风险,因为中小城市的房价下跌比大城市更普遍。

一些大银行也可能受到相关影响。高盛分析师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估计,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 601288.SH, 1288.HK, 简称﹕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 601988.SH, 3988.HK, 简称﹕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601939.SH, 0939.HK, 简称﹕建设银行)的总资产中,都有逾五分之一涉及房地产行业的敞口,比如房贷。

高盛分析师们表示,与房贷和小型银行有关的风险可能会拖累银行的估值倍数,尽管强劲的信贷增长可能对第二季度的利润构成支撑。

房贷利率相对较高,是中国银行业利润的一个重要贡献因素。据中国央行,截至3月底,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人民币38.8万亿元(合5.743万亿美元)。

瑞银分析师表示,房贷“断供”前景目前似乎并没有对银行系统的稳定构成“系统性威胁”。他们估计,约有人民币7,410亿元的贷款可能因项目延期而面临“断供”风险,约占截至3月底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1.9%。

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这次断供潮源于买房者不愿意支付,而不是无力支付。

由唐圣波牵头的野村分析师周四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的情况与其说像是次贷危机,不如说像是抗议。他们认为总体风险有限,而且对银行来说是可控的,市场对房贷“断供”的担忧似乎过度了。

他们说,官方可能会出手阻止局势大幅升级,而且维稳可能仍然是政府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