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台效應 專家:北京正喪失一中話語權

(中央社台北4日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3日結束訪問台灣行程,專家認為此行凸顯民主和威權的對抗,而隨著國際社會對台灣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北京正喪失對「一個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裴洛西小檔案
全名Nancy Patricia D'Alesandro Pelosi,出身民主黨政治世家,父親達列山卓(Thomas D'Alesandro Jr.)為5屆馬里蘭州聯邦眾議員及12年巴爾的摩市長。長期關注西藏、新疆與中國人權事務。
生日:1940年3月26日
學歷:三一學院華盛頓校區政治學士(現為華盛頓聖三一大學)
經歷:
- 1987年起於加州選區當選聯邦眾議員至今
- 2003年起任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對共和黨態度強硬
- 2007-2011年首任國會議長,為美國首位女性議長
裴洛西此行成為國際高度關注焦點,「美國之音」今天報導,裴洛西結束對台灣的旋風式訪問,但此行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可能帶動各國政要訪台的骨牌效應,並探討北京是否將會喪失話語權。
報導表示,中國一直試圖在外交上孤立台灣,並對台灣政府與外國官員之間的交流、特別是裴洛西這樣高知名度官員的交流感到憤怒。北京擔心這位25年來到訪台灣最高級別的美國民選官員會使未來的類似訪問常態化,並使美國的盟友更有勇氣鞏固與台北之間的關係。
報導指出,裴洛西大大提升台灣的全球知名度,以及她所認為、各國知名政治人物訪問台灣的必要性。
據「華盛頓郵報」刊登裴洛西的署名文章,她說,台灣這個充滿活力與力量的民主政體正在受到威脅,面對中國共產黨不斷加速的侵犯行為,美國國會代表團對台灣的訪問應該被視為一個明確的聲明:在台灣捍衛自己和其自由的時候,美國與我們的民主夥伴台灣站在一起。
此外,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亞太安全事務專家克羅寧(Patrick Cronin)表示,北京除了憂心裴洛西訪問會虛化美國的「一中政策」外,另外一個讓北京擔憂的就是如何控制對所謂「一中」的敘述和政策方向。
報導指出,隨著國際社會對台灣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北京正喪失對台灣地位敘事的國際話語權,這令中國領導層感到惱怒。中國一直以自己的「一中原則」將台灣描述為自己的一部分,並試圖強迫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承認這一原則。
當前國際對於中國的「一中」敘事逐漸不認同,2021年7月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首府維爾紐斯設置,同月東京奧運開幕儀式上,中華代表團入場時,現場司儀以「中華台北」介紹,但轉播單位日本放送協會(NHK)直接改稱「台灣」,替台灣隊正名。
今年3月美國眾議院則加碼,在通過的支出法案中,禁止美國行政部門花錢製作、採購或展示任何「不正確標示」台灣領土的地圖,盼將中國、台灣切割。
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指,美國一些人在台灣問題上不斷挑戰中國主權,掏空一個中國政策;但這也透露出國際正在改變其所謂「一中」立場的趨勢。(編輯:唐佩君/周慧盈)11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