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台未背離政策 不能放任中國創新常態

(中央社記者徐薇婷華盛頓10日專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今天召開訪台返美後首場記者會,她強調訪台符合美國政策,中國卻拿此當藉口企圖建立新常態,不能放任不管。隨團議員也指改變現狀的是中國,不是美國。
裴洛西(Nancy Pelosi)月初率領國會代表團訪問印太區域,造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韓國及日本。她今天與隨團議員在國會召開記者會,說明此行成果。
談到最受外界關注的台灣行,裴洛西再次為訪台決定辯護。她強調,訪問台灣的目的,是要強調美台在現狀基礎上享有強健關係,也要向台灣蓬勃民主、經濟成就及年輕人擁抱民主的熱情致敬。
台灣關係法小百科
Q:它是怎麼來的?
A:1978年12月美國卡特政府宣布將於1979年元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斷與中華民國(當今的台灣)最早於1913年建立的外交關係。中華民國在美國國會的眾多支持者為了維繫與台灣的各種非官方關係,推動台灣關係法(The Taiwan Relations Act)的立法,4月10日經卡特總統簽署後,追溯自1979年1月1日生效。
Q:它的性質是什麼?
A:台灣關係法是美國的國內法,共18個條文,中文版約4600字。美國國內有人主張,因為它是法律,位階高於華府與北京的3個聯合公報(1972年上海公報、1979年建交公報與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中方則主張3個聯合公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外交文件。
Q:它對台灣的重要性是什麼?
A:台灣關係法與美中雙方簽訂的3個聯合公報常被稱為「1法3公報」,它們共同形成美國對台海兩岸政策的主要架構。
除了授權行政部門「繼續維持美國人民與在台灣人民間之商業、文化及其他關係,以促進美國外交政策,並為其他目的」,台灣關係法開宗明義點出此法是要「協助維持西太平洋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台灣關係法最能體現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的部分,是它的第2條B款指出: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而且是國際關切的事務;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以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的期望為基礎;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形式的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美國對台軍售以及美台之間在國防台灣方面的合作,都是根據以上條文。
Q:台灣關係法有無補強措施?
A:有。美國雷根政府在與中國簽署八一七公報的同時,私下向台灣提出「6項保證」,主要是抵消八一七公報有關美國對台軍售應逐年遞減的條文。2016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分別通過共同決議案,小幅調整對台6項保證的內容,並形諸國會文書,但這兩項共同決議案僅表達國會立場,並無法律約束力:
- 美國不贊成對台軍售設定期限
- 美國不認為可在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扮演調停角色
- 美國不會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
- 美國對台灣主權的長期立場沒有改變
- 美國並無計劃修改台灣關係法
- 八一七公報的內容不表示美國在對台軍售之前會徵詢北京意見
此外,美國國會有部分友台議員認為,台灣關係法對於台灣一旦遭到中國軍事侵略,美國應如何因應的規範不夠明確(所謂的戰略模糊),因此在2000年提出台灣安全加強法,但並未通過。
2018年3月,川普總統將台灣旅行法(The Taiwan Travel Act)簽署生效,代表台美官員互訪的層級可以提高。
她說,中國或許能阻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事務,「但無法阻止我們造訪台灣」。
裴洛西不滿指出,北京拿她出訪當作升高情勢的理由,企圖建立新常態,「我們不能放任此事發生」。雖不清楚中國計畫為何,但能知道的是北京正試圖往未來目標靠近。
針對總統拜登(Joe Biden)先前指美國軍方認為她訪台不是好主意,裴洛西不願多加評論,但稱讚軍方把中國對訪團的影響降到最低,「把我們照顧的很好」。
訪台成員之一的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指出,他們此行讓北京知道,不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什麼,美國都會支持友人,習近平無法主導美國議員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他強調,想改變現狀的不是華府,而是北京。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呼應表示,美國支持台海和平及穩定,沒有任何人應透過單方面作為或武力改變現狀。尤其在俄烏戰事爆發後,美國想確保發生在烏克蘭的事,不會發生在東南亞區域,特別是台灣。
納穆希認為,北京挑釁作為只是想轉移國內問題焦點,包括經濟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措施。但這麼做將提高區域不穩定性,加上台灣經濟與區域緊密交織,進一步挑釁只會傷害中國經濟,而非強化。
眾議院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高野(Mark Takano)則指出,經過這次訪問後,日韓對推進與美國的三邊關係更持開放態度,這對台海議題來說十分重要,能提供台灣空間,讓台灣持續生存在現狀之中。(編輯:陳正健)1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