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仲:外銷政策目標是開拓市場 確保農民收益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6日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全世界如果沒有透過國際農產貿易,絕對無法達到糧食安全,而台灣目前最大外銷市場是美國、日本,最後才是中國,因此開拓市場是外銷政策目標,目的是確保農民收益穩定。
僑務委員會在Youtube頻道開辦「部長講堂 與僑胞有約」節目,並以「台灣國際農業合作交流現況」為題,邀請陳吉仲分享台灣農漁產品的外銷狀況。
陳吉仲表示,台灣的農業生產技術一流,但因兩岸關係讓相關農漁產品銷售受阻,例如從去年起,鳳梨、鳳梨釋迦、蓮霧、柑橘等產品陸續遭中國禁止進口,因此總統蔡英文很早就指示農委會「勿將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要分散市場」。
陳吉仲提到,台灣目前最大的外銷市場,第一名是美國、第二是日本,第三才是中國。台灣5年前有高達85%的水果外銷中國,去年則已降低至41%,但即便如此,仍維持一定的外銷收益。
他舉例,台灣鳳梨的年產量約40萬公噸,出口日本的鳳梨僅占2萬公噸,但因日本是高品質、高單價市場,因此讓產地價格維持很好水準。開拓相關市場是整個外銷政策目標,目的是確保農民收益穩定。
陳吉仲強調,「全世界如果沒有透過國際農產貿易,絕對無法達到糧食安全」,糧食安全不只台灣,全球各地都很注重,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高通膨、疫情導致塞港塞船、區域情勢發展讓全球物價高漲,唯有正常農產貿易,才能確保糧食安全。
陳吉仲也認為,冷鏈物流在國際農產貿易扮演重要角色,冷鏈物流決定農漁畜牧品質、決定市場價格,也因此,蔡總統及行政院撥發新台幣126億元的預算,執行全國冷鏈物流建置。(編輯:翟思嘉)1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