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T01:29:44.123Z
佩洛西可能訪台受國際高度關注,外界關切是否可能導致台海局勢升高,甚至演變成擦槍走火。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加坡外交部證實,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將於本週一(8月1日)、週二(2日)率團訪問新加坡,期間預計會見新加坡總統哈莉瑪(Halimah Yacob)和總理李顯龍,以及多名內閣部長。

根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和《海峽時報》上週日(7月31日)報導,新加坡外交部一名發言人證實,佩洛西將於8月1日至2日率團訪問新加坡。此外,新加坡美國商會(AmCham Singapore)亦發函邀請佩洛西國會代表團於8月1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出席商界見面會。

對此,新加坡外交部發言人也向台灣中央社證實有關消息。

與此同時,中央社引述飛航網站「Flightradar24」數據報導,據信為佩洛西搭乘的美國空軍波音C-40C運輸機、呼號為「SPAR19」的美方專機,上週六(7月30日)自美國舊金山附近的空軍基地起飛後,短暫停留夏威夷及關島,已於週一(1日)清晨4時30分左右飛抵新加坡巴耶黎峇空軍基地(Paya Lebar Air Base)。

基於安全考量,美方並未公開證實佩洛西搭乘的班機。

根據佩洛西辦公室早前發布的新聞稿,佩洛西國會代表團出訪亞洲預計拜訪4國,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但並未明言出訪的先後順序,全文也未提及台灣。

法媒:佩洛西預計8/4訪台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上週末引述消息報導稱,儘管佩洛西辦公室的官方行程新聞稿並未將台灣列入,但她仍將於週四(4日)經菲律賓克拉克美國空軍基地(Clark Air Base)訪問台灣,在台北會見蔡英文總統。之後將在週五(5日)下午飛抵東京橫田美國空軍基地,預計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首相。

佩洛西是美國總統繼位順序的第二人,若訪台成行,她也將成為25年來首位訪台的現任眾議院議長。但對於是否訪問台灣,佩洛西一直以安保為由拒絕證實或透露。

台灣《聯合報》上週日(7月31日)引述消息稱,台灣總統府與外交部雖不願證實佩洛西是否訪台的有關報導與傳言,但有消息人士指出,有關單位對於佩洛西可能的來訪已在「準備中」。報導寫道:「據悉,這段期間,我方國安單位及駐美代表處緊盯各項情勢,但對波洛西(佩洛西的其他譯名)是否來台,無法『操之在己』,只能等波洛西方面通知。」

佩洛西可能訪台一事,台灣方面一直低調處理,官方並沒有公開回應,至今僅有行政院長蘇貞昌曾發言表示,「若有外賓訪台,政府都會做最好的安排」。

北京頻頻威嚇警告佩洛西勿訪台,近日又舉行軍演。台灣方面則一直對此保持低調。

此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曾稱,美國軍方認為現在並不是訪台的好時機。日前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時,習近平告訴拜登,「玩火者必自焚」;華盛頓也重申美方的兩岸政策並沒有改變。

北京方面則對佩洛西可能訪台表達了多次的強烈反對,稱若成行,中國「軍隊絕不會坐視不管」。根據港媒報導,解放軍近日在台海、南海、東海一連舉行5場軍演。週日(7月31日),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亦宣佈新一代空中加油機「運油-20」入列,稱「空軍多型戰機繞飛祖國寶島,錘煉提升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能力」等,皆被認為是劍指佩洛西爭議的亞洲之行。

「第四次台海危機」?

佩洛西可能訪台受到國際高度關注,外界關切這是否可能導致台海緊張局勢升高,甚至演變成擦槍走火的局面。推特上亦有不少輿論直接揣測,佩洛西此行可能觸發「第四次台海危機」。

但對此,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分析認為,佩洛西若真的訪問台灣,雖然可能引發中國軍事回應,但北京不太可能在此時攻打台灣。文章稱,由於今年秋天的二十大在即,北京當前的首要之務仍是追求穩定。

前美國國防官員、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週日(7月31日)則在推特撰文分析指出,他認為儘管佩洛西目前公開的行程並未列入台灣,但這不代表她不會率團短暫停留台灣,進行非正式的訪問,「且這也符合美國的『一中原則』。」

唐安竹認為,佩洛西此舉是為了遷就北京的關切,但絕不是屈服。他寫道:「中國希望將台灣問題排除在正式議程之外,不與主權國家並列,這一點得到了尊重。我預計在訪問馬來西亞之後她會在台灣進行非正式停留。北京可以接受這個結果。」

唐安竹解釋,不將台灣列入行程,等於不給予台灣與其他四國的相等地位,但仍可保留非官方性質的訪問可能性。這樣對北京還有美中關係來說,都是好事,「表明雙方有能力處理好關係。」

與此同時,唐安竹也警告稱這不代表中國解放軍會就此停止發出威嚇信號,但應不會看到彈道導彈或解放軍空軍越過台灣海峽中線的場面,目前更有可能的仍是解放軍派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以及在台灣周圍派遣偵察機進行警告。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