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份官方制造业PMI降至49,时隔一月重回临界点下,明显弱于预期

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周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时隔一个月再度跌回临界点以下,同时也明显弱于预期。

国家统计局解释称,这主要是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多种因素影响,显示制造业发展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此前6月份官方制造业PMI反弹至50.2,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

5月该PMI为49.6,在连降两月后有所回升,但仍低于临界点;4月份降至47.4,创2020年2月以来最低;3月份该PMI录得49.5 ,再度陷入萎缩。

2020年2月,官方制造业PMI创纪录新低,报35.7,因1月末中国新冠疫情突然暴发。

7月份PMI弱于预期。据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显示,该PMI可能为50.3。

PMI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扩张,低于50则说明萎缩。

国家统计局称,本月制造业供需在6月份快速释放后有所回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8.5,比上月下降3.0和1.9个百分点,均位于收缩区间。调查结果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4个月上升,本月超过五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具体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10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PMI高于52.0,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产需持续恢复。

不过,纺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明显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是本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价格指数明显回落。受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0.4和40.1,比上月下降11.6和6.2个百分点;由于价格大幅波动,部分企业观望情绪加重,采购意愿减弱,本月采购量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0,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统计局解释称,近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承压,市场预期受到一定影响。

统计局还公布,7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5,低于上月1.6个百分点。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8和53.8。

此前6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1,高于上月5.7个百分点。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8和54.7。

中国自2018年1月开始发布月度综合PMI产出指数,用以监测当期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景气状况和周期变化的综合产出指标,弥补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仅能反映本行业领域发展状况的不足。

(本文来自道琼斯中文财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