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7月份全面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

按环比计算7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连续第11个月下降。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随着防疫封控措施放松带来的提振在维持了两个月后减弱,中国经济7月表现不佳,中国央行也出人意料地下调了两项关键利率,以支撑日渐疲软的经济增长。

周一公布的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支出、青年就业和房地产数据显示,7月份经济活动全面放缓,凸显出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政治敏感之年,决策者所面临的经济挑战的广度;预计今年秋天习近平将打破最近的先例,寻求第三个领导人任期。

中国经济放缓的这些新证据也令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之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欧及其他国家央行通过推高借贷成本来控制通胀飙升势头的努力,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中国政府动态清零抗疫政策以及房地产泡沫萎缩影响,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压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已经在几个省市引发了抗议和停贷风波。投资银行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驻香港的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ía-Herrero)说,消费者不愿意消费,企业对投资持谨慎态度,这是“围绕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

在上海,求职者正在排队。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中国经济低迷的一个明显迹象是,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每五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失业,青年失业率达到19.9%,这是中国自2018年开始公布这项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周一,中国央行将两项关键利率各下调了0.1个百分点,并向金融系统注入了约合593亿美元的资金,以刺激信贷和整体经济增长。一些经济学家说,这一意外举措标志着中国向加大经济扶持力度迈出了一小步,并可能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降低借贷成本。

但总的来说,官员们已暗示,考虑到通胀上升和债务增加等风险,他们并不认为有必要采取更有力的政策行动。中国高层领导人实际上已放弃了今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而现在对许多经济学家来说,问题在于增长可能会有多么微弱。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6月份3.9%的同比增幅有所放缓,并远低于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增长4.5%。

过去两年,工业产出和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特别是在解除了今年春季实施的防疫封控举措后,生产恢复且供应链问题得到解决,情况尤为如此。但经济学家早就预计,随着西方国家消费者感受到价格上涨和利率上升带来的痛楚,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将开始减弱。

衡量消费支出的关键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月份同比增长2.7%,低于6月份3.1%的增幅,也不及受访经济学家预期的5.0%增幅。

7月的零售销售增长略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一半。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反复封控的威胁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萧条境况已动摇了消费者信心。周一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出现六年多来最大幅度的同比下降,凸显出房地产市场在经历长达一年监管整顿后的紧张状况,这种整顿打击了销售并导致项目停滞和开发商违约。

据《华尔街日报》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7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同比下降了1.67%,6月份降幅为1.29%。

按环比计算,新建商品住宅均价连续第11个月下降。中国国家统计局称,7月份价格环比下降0.11%,大于6月份0.10%的环比降幅。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只有30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6月份有31个城市的价格环比上涨。

官员们寄望政府的巨额基建支出能在今年推动经济复苏,但经济学家表示,迄今为止的数据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益处有限,这可能反映出负责实施该政策的省级政府面临融资压力。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放缓,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相比之下,1-6月的同比增速为6.1%。经济学家此前预计1-7月增速为6.2%。

7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人失业率从6月的19.3%升至19.9%,创下新高。但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5%降至5.4%。

中共高官在上月底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显示,政府不会出台新的财政刺激措施,还承诺坚持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方针不变,同时似乎放弃了今年GDP增长5.5%左右的官方目标。许多经济学家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在3%-4%左右。

相关深度阅读:

中国楼市泡沫破裂会加剧国内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