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激经济的力度大不如前

中国政府常用的经济刺激模式产生的效益大不如前。

图片来源:mark r cristino/Shutterstock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经让全球公司和市场建立起了一种习以为常的预期,即一旦有经济放缓的迹象,中国政府就会推出大手笔的支出举措来刺激增长。而当前,眼看经济增长失去动力,中国政府却只是采取了一些有限的措施来提振疲软的经济。

中国央行周一下调了两项重要利率,因为新出炉的经济数据显示一系列经济活动在7月份放缓。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利率影响有限,经济学家认为此番降息对于鼓励家庭和企业进一步借贷可能没有多大作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目前正面临重重阻力,今年稍晚将迎来中共二十大会议,预计届时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将打破先例,寻求获得第三个任期。

中国的动态清零抗疫政策正在抑制国内消费。负债累累的开发商无法按时完工交付楼盘,由此引发的停贷潮已令中国房地产行业陷入更深的困境。即使利率略微降低,民营企业对于申请新贷款也几乎没什么兴趣,而最大的借款人国有企业则对信贷环境的变化没那么敏感。

虽然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央行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降息,但几乎没有人预计,中国政府会像过去应对经济放缓那样,通过正式出台大规模支出措施提供火箭筒一样的强力刺激。

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释放了超过人民币4万亿元的刺激支出,当时约合586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近13%。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的数据,相对而言,这大约是美国当时行动规模的三倍。

在上个月的一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决策机构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宣布新的刺激措施。相反,官员们实际上承认了巨大的下行压力,放弃了5.5%的全年增长目标。

经济学家们说,中国领导人这次没有出台更强力的刺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政府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通过举债大举投资基础设施来支撑经济的传统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投资咨询公司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 LLC的中国研究部主任Nicholas Borst表示,目前中国有一些实实在在的财政瓶颈,而2008年时还没有。他称,总体而言,经济领域的负债水平比以前高得多。

中国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正在抑制国内的消费。

图片来源:mark r cristino/Shutterstock

上海封控措施对消费品构成了冲击。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根据Borst的研究,截至去年12月,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中国政府债务总额估计达到GDP的120%左右,高于2014年的60%。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表外借款等其他形式的政府债务迅速增长,规模几乎是中央政府显性债务的五倍。

在中国,刺激经济的重任通常主要落在地方政府身上。而今年,由于土地销售枯竭,同时税收收入在新冠疫情干扰下急剧下降,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紧张。

中国政府不愿更积极提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常用的经济刺激模式产生的效益比过去少。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2015年中国需要相当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三倍的信贷才能推动额外的经济增长。由于中国已建造了大量基础设施,现在准备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顾及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相较于以前建设的高速公路、铁路及新的商业区而言,新项目产生的实际效果通常会减小,创造的就业也更少

中国7月份的数据明显表明,中国正在扩大基础设施支出的范畴。当月数据显示,水利工程等环境项目基础设施投资创出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速,瑞银集团(UBS Group AG)称,当月的此类投资同比增长18.4%,增速较此前一个月的18%加快。对地铁等项目的投资增速仍然较低,其中交通设施建设的支出增长2.1%,7月份的增速为1.2%。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目前肩负着修复经济的任务。

图片来源:Zhang Ling/Zuma Press

尽管中国近几十年来建设的基础设施推动了国家面貌的现代化,增加了大量就业,但IMF认为,中国没有相应地在可能增强个人消费信心的方面进行投入。IMF中国处副处长康仲植(Joong Shik Kang)称:“我们真的希望看到更有力的财政支持,且支持政策的内容中出现针对家庭的明确转向,以支持他们的私人消费。”

IMF建议中国采取的增加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福利等措施将支持其社会安全网。IMF还建议,中国可以通过央行已经开发但尚未正式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扩大对个人的直接现金转移。

中国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政府现在不管采取什么刺激措施,效果都可能会被严格的抗疫政策所削弱;这些政策已经严重打击企业和消费者信心。

“只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重振消费或私营部门的信心就面临很大的挑战,”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胡东安(Tommy Wu)说。“经济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艰苦时期,”他补充说。牛津经济研究院8月初将中国全年增长预期从4%下调至3.2%。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正在产生全球影响。

图片来源: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一些经济学家说,中国未能采取更果断措施来支持房地产市场,这也可能反映了今年秋季中共会议前的政治瘫痪状态,因为官员们不愿采取可能被视为违背习近平减少总体债务、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等优先要务的措施。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Générale SA)经济学家周一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按最乐观的估计,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措施或债务重组一揽子方案最早可能在11月底出台,许多官员都在等待中共二十大的结果。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放缓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反响。由于中国对建造桥梁和公寓的兴趣减弱,全球金属和石油价格受到拖累。在中国周一发布了乏善可陈的经济数据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逾5%,铜价下跌2.5%。

寄希望于中国巨大消费市场的全球公司也感到了压力。日本化妆品品牌资生堂(Shiseido Co., 4911.TO)的首席执行官藤原宪太郎(Kentaro Fujiwara)上周告诉投资者,过去10年的增长得益于电子商务,稳定的就业和不断提高的收入提供了支撑,年轻人的贡献尤其大。他说,今天,消费者想要省钱。

根据他的讲话稿,“中国的变化太大了,”他说。

上海封控措施对消费品造成了广泛损害,相机制造商尼康(Nikon Corp., 7731.TO)本月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的销售停滞不前,阿迪达斯(Adidas AG)报告大中华区的销售下降了35%。该公司首席财务官Harm Ohlmeyer预测今年全年将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我们不再期望中国的销售下半年能恢复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