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斯外相轉首相 抗中挺台形象面臨更多內外考驗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特稿)外交大臣特拉斯5日成為英國新任首相。她被視為「對中鷹派」,更數次有強度令人耳目一新的「友台」發言,但由外相到首相的角色轉換讓她需考量更多國內外因素,儘管台英關係的正向發展趨勢確實值得期待。
47歲的特拉斯(Liz Truss)擊敗另一位候選人、前財相蘇納克(Rishi Sunak)贏得執政的保守黨黨魁選舉,成為英國史上第3位女性首相,6日將正式上任。
在此之前,她在2016年成為英國史上首位女性大法官,在2021年9月成為保守黨政府首位女性外交大臣。她2010年當選國會議員,2012年進入中央政府任職,歷任教育部政務次官、環境大臣、司法大臣、財政部首席秘書、國際貿易大臣、外交大臣,堪稱仕途順遂。
不過,此次黨魁選戰她並未一路勢如破竹,甚至曾差點遭淘汰。
多數黨籍國會議員支持蘇納克。此外,保守黨官方數據顯示,特拉斯及蘇納克的得票率分別為57%及43%。
特拉斯不僅未如部分民調預測的大勝、領先高達30個百分點,更是1998年保守黨改變選舉規定、允許黨員參與投票以來,得票率最低的黨魁,比她的「對中鷹派」盟友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在2001年黨魁選舉勝出時的60.7%還低。
面對約兩年後登場的大選,特拉斯擔任黨魁的首要任務就是團結黨內、讓槍口一致對外,並避免工黨如許多人預測的重回執政舞台,或者自由民主黨繼續蠶食鯨吞保守黨票倉。為此,特拉斯不僅得在官職分配上照顧黨內不同派系,政策上也得經得起嚴峻國內外情勢及民意考驗,而時間恐怕不站在她及保守黨這一邊。
此外,即將卸任的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在黨員之間仍有一定支持度,甚至有民調顯示大幅超越特拉斯。強生7月辭去黨魁一職後,很快就有黨員發起連署,要求修改黨規、讓黨員可投票決定黨魁去留。據黨部統計,有效連署人數已近9000;若達1萬人門檻,黨部必須回應。
保守黨的黨魁選舉數據也顯示,儘管強生的私德與施政屢遭批評,自2019年他擔任黨魁暨首相以來,保守黨員人數竟有增無減:有權參與此次黨魁選舉投票的黨員有17萬2437人(實際黨員總數更多),2019年則是15萬9400人。這意味特拉斯若要如她所標榜,既延續強生路線的優點,又勇於變法革新,等著拿放大鏡檢視她的,恐怕不會只有在野陣營。
在台灣特別關切的外交事務方面,特拉斯上任3個月內,就有幾件大事等著她:9月的聯合國大會、10月的中共20大、11月在印尼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她是否將與屆時可望連任成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期間正面交鋒,值得觀察。
特拉斯多次強調堅定支援烏克蘭直到俄羅斯徹底失敗的重要性,指出今年2月全面爆發的俄烏戰爭結局牽動全球安全,且日益專斷強勢、追求擴張的北京正密切關注各界對莫斯科侵略行為的反應,各國不應讓北京有理由誤判,進而侵略台灣。特拉斯也主張,英國及盟友應確保台灣有足夠自我防衛能力。
特拉斯「抗俄挺烏」的立場是保守黨、至今也仍是英國社會主流。多數民眾同意,讓戰火及其導致的原物料和能源供應等難題儘快結束,必須透過戰勝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所領導政權,而不是妥協。
然而,在經貿投資領域,英國對中國的依賴度較對俄羅斯高,這恐影響「抗俄」與「抗中」的成本計算。
中國是英國第3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與全球金融和高端服務業重鎮倫敦相較,制裁措施對滿手「髒錢」數不完的俄羅斯政商人士殺傷力更大。此外,英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也較歐洲大陸國家低許多。
另一套成本計算則可能發生在特拉斯的個人角色轉換之間。身為外交大臣,從「鷹派」、「衝組」形象提取政治紅利相對容易,但她如今必須通盤考量各部會立場。
部分觀察人士指出,特拉斯有「先追求媒體效果,再考慮政策內涵」、「大處著眼,但疏於小處著手」的傾向,且專業能力與強烈的個人意志不全然相稱。莫斯科曾嘲諷她世界歷史和地理沒學好,可惜特拉斯確實未能完全避免落人口實。
毫無疑問,無論是「抗俄」或「抗中」,除了積極尋求國際盟友支持,確保自己持續擁有「可恃戰力」和「可信嚇阻力」應當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基本功課,這也是為何隨著來自中國的挑戰日益明顯,國會、政府和智庫越來越重視強化英國在各領域應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韌性和實力。
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是華語文學習。根據英國外交部的資料,2017至2022年期間,平均每年僅新增14名取得華語文能力「流利」或「精通」級認證的外交人員。此外,有研究顯示,英國各大學院校中文科系每年僅出產約300名畢業生,此數據自1999年以來幾乎沒有變化。
語言能力對「知己知彼」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國會外交委員會召集人凱恩斯(Alicia Kearns)及部分中國事務圈人士高度期待台灣能在英國的華語文教育扮演要角。英國境內至少有30所受北京控制的孔子學院,數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且幾乎是英國學子學習華語文的唯一管道。
凱恩斯8月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台灣有能力協助英國提升國家整體韌性;除了科技產業,在華語文教育及中國研究方面,英國也亟需台灣的專業支援。
隨著特拉斯升任首相,無論她的「抗中」姿態是否會發生變化,可以確定的是,若能把握英國的戰略需求,台英關係的發展趨勢只會更上一層樓。(編輯:林憬屏)11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