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T09:55:36.974Z

今年9月初,深圳刚刚因为出现新的疫情而关闭学校和娱乐场所数周。
(德国之声中文网)9月26日,深圳市福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经专家组研判,现将福田区的沙头街道一些区域调整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
深圳拥有1800多万人口,周二(9月27日)仅报告了10例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但是由于中国坚持其严格的清零政策,官员们仍然命令高风险地区的居民呆在家中不得出门。
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一些视频称,26日晚间,深圳福田沙尾村的一些居民举行抗议活动并同防疫人员之间起了冲突。
下个月中共20大即将召开。各地官员都面临着迅速压制疫情的压力。
周一以来,微博和Instagram上流传的一些视频中可以看到,数十名抗议者高喊着“解封!解封!”身着防护服的警察站在对面旁观。一段视频里,一位妇女大喊“警察打人了!”
深圳地铁发布运营公告,9月26日22时起,深圳地铁7号线沙尾站暂停运营服务,双方向列车不停站通过,具体恢复时间待另行通知。
深圳卫健委还要求9月22日-9月25日期间去过深圳福田、罗湖、龙岗这些地方的人员报备。要求到过涉疫风险场所的居民,尽量居家不外出,不聚集,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参加核酸检测。
法新社报道说,目前深圳还有15个社区被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居住在这些社区的居民只允许在小区内活动。
今年9月初,深圳刚刚因为出现新的疫情而关闭学校和娱乐场所数周。现在刚刚解封却又因为新增的病例而再次采取风控手段。该市居民需要持有24小时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餐厅就餐以及去医院就医。
相关图集: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经济增速放缓: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继2021年中国经济出现复苏后,2022年和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原因是中国国内需求低迷的情况仍未改善。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20日对中国今年的增长预期进一步下调至4.4%。这个数字远低于年初北京设下的5.5%目标。下调主因是中国抗疫采取强硬的清零政策、广泛封控影响经济活动,加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加剧了对中国经济的压力。
新冠康复者求职被歧视:近日一篇题为“我躲在上海虹桥的卫生间,不知道去哪”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文章内容讲述了一名新冠康复者求职碰壁,被发现住在上海虹桥车站厕所卫生间,她表示“现在招工都不要感染过阳性的人”。对此,上海市政府表示也关注到相关情况,并指出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呼吁对新冠康复者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设槛,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
年轻人失业率创新高: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中发布的最新经济指标数据,疫情冲击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仍然持续。从总体失业率来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4%,比4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今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达1076万人,比2021年多出167万人,规模和增幅皆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国家统计局已表示,随着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可能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
民众出行不便:在北京以“动态清零”为原则的防疫政策之下,中国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境外输入感染病例的风险,因此一直采取严格的出入境管理限制,旅客入境后还必须接受严格的隔离。而在中国境内,一旦发现确诊案例,就会立即实施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封控。外界预测,健康码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将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防疫日常。
封城期间看病难、吃饭难:上海等城市曾经经历长达数周的隔离,不仅让许多居民面临收入损失、家庭分离,吃饭难、看病难也是让人发愁的问题。在疫情严控之下,民众抱怨民生物资匮乏,快递物流人力运力不足导致配送不及时,而民众看病就医的渠道也受到种种限制。西安封城期间,曾发生过孕妇因核酸检测有效期超时而在医院外等待过久不幸流产、心梗患者因无核酸检测被拒诊而不治身亡的事件。
防疫手段遭到滥用 河南银行储户健康码“绿转红”:中国在防疫期间引入“健康码“措施。对于各地居民来说,健康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另一张身份证,只要健康码变成红色,通常就意味着相关人员感染新冠病毒或者是密切接触者,出行自由就要受到限制。日前在河南则发生了“天降红码”的状况。今年4月,一些村镇银行的储户发现无法使用网上业务,他们向监管机构提出投诉,要求取出自己的存款,但是始终未能获得答复。储户于是前往河南村镇银行取钱,却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红,从而被强制隔离或者限制出行,但他们的核酸检测都显示阴性。这起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人们开始质疑,原本用于防疫的大数据是否遭到滥用,甚至成为“维稳”的工具。
社会管控进一步加剧:在过去两年半的疫情中,中国进一步缩紧对社会的管控。近日在天津市,有部分民众因为未按时参加核酸筛查,被以逃避核酸检测为由列入“失信名单”。旅美的中国人权律师滕彪认为,中国政府利用高科技与其他现代有效监控的技术,对公民社会进行全面的监视与控制,而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也累积了更多控制社会流动的经验,可以预期的是,即便疫情结束,这套防疫措施也会持续。
名人“润”了 富人想“润”:上海封城后,来自英文run的“润”一词成为中国的网络流行词。除了许多在上海的外国人在解封后逃离上海,连曾为中国的新冠防疫政策叫好的中国经济学家郎咸平也被指已举家从上海迁到香港。彭博社援引投资移民谘询公司Henley & Partners估计,由于严苛抗疫加上经济放缓,约有1万名中国富人正寻求离开中国。若他们移民成功,将从中国带走480亿美元。
与深圳相邻的香港从本周一开始,对于由机场从海外或台湾来到香港的人士,检疫安排由现行的“3+4”改为“0+3”。海外抵港旅客也无需在登机前提交核酸检测结果,可改用快速抗原测试取代。
香港曾经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但今年的乘客人数只有新冠大流行前水平的3.8%。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表示,相信经济不止前两个季度下滑,累计全年亦可能再录得负增长。他还指,香港政府今个财政年度将录得逾1000亿元赤字,将会是历来第2高。陈茂波又透露,当局正积极筹备金融峰会。美国商会会长温德恩(Eden Woon)表示,香港要想真正重新获得与世界其他城市媲美的竞争力,现有的宣布是不够的,香港应该毫无阻碍地与世界完全接轨。
中国目前是全球唯一一个仍然坚持清零政策的主要经济体。自2019年底新冠病毒首次出现以来,中国的边境几乎关闭。
今年5月底,数百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聚集在校园里,表达对防疫措施的不满。在此之前,北京大学在万柳校区筑起隔离墙也曾招致学生不满、引发抗议。学生们要求校方拆除隔万柳公寓周围的隔离墙。有北大学生对法新社表示,当日晚间至少有300名学生聚集在万柳校区宿舍楼外抗议。北大校方对法新社表示,该事件不是抗议,“只是学生表达诉求”。网上消息指出,当日晚间11点左右隔离墙被拆除,学生散去。 中国媒体没有对该事件进行报导。相关视频和图片也在中国社媒上很快遭到删除。
今年早些时候,拥有超过2500万居民的上海经历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艰难封控。封控期间上海曾出现食品短缺、因缺乏医疗服务导致的死亡病例以及零星的抗议活动。
8月,海南三亚出现疫情,造成超过8万名游客滞留。一些滞留的游客们在酒店门前高喊“找领导”。
(法新社)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