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安倍生前政绩褒贬不一 决策不透明惹疑云
【共同社9月28日电】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生前主张“摆脱战后体制”,对舆论产生分歧的大问题接二连三做出决断。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安全保障相关法》在其执政时成立,外交和经济政策获得了一定的肯定。另一方面,封堵不同意见的“独大政治”令官僚揣度成风,森友、加计学园和赏樱会问题被指是对行政的“公物私用”,加剧公众对政治的不信任。关于作为夙愿的修改《宪法》,由国会提议的环境也未能得到完善。
▽强硬
“美国的船受到攻击,自卫队也不去帮忙的话,在那个瞬间日美同盟就完了。”当被问及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意义时,安倍重申了一贯的主张。其保守的政治信念广为人知,对自卫队有着很强的感情。安倍第一次上台执政时,在2007年1月实现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他当时还为了让行使集体自卫权成为可能而着手修改宪法解释,但由于宿疾恶化而下台,暂时放弃了这一念想。
安倍在2012年12月第二次上台执政后重启了相关探讨,2014年7月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进而在2015年9月强行使安保法成立。引起较强担忧的《特定秘密保护法》和写入合谋罪主旨的修改版《有组织犯罪处罚法》也相继成立,强硬的手法引起舆论强烈不满。
围绕修宪,安倍表示“要为自卫队违宪论画上句号”,屡次主张将自卫队写进第九条。他甚至提出2020年施行修改后的《宪法》,但在野党态度强硬,未能走到由国会提议这一步。
▽蜜月
安倍在外交上以日美同盟为基轴,提出考虑制衡中国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在“俯瞰地球仪外交”的旗号下,积累了与各国首脑的信赖,特别是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之间的蜜月关系。他还倾力促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安倍在经济上推行“安倍经济学”,由大规模货币宽松、灵活的财政刺激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三支箭”构成。股价和有效求人倍率等指标得到改善,但也被指引发贫富差距加大和财政状况恶化,对其经济政策的评价褒贬不一。
▽疑云
2014年5月,安倍政府新设了统一管理中央府省厅干部人事的内阁人事局。外界一直批评此举令政权中枢一手掌控中央部门的干部人事,成为官僚过度揣度风气的开端。
在向森友学园出售国有土地的问题上,夫人昭惠被指参与其中,安倍反驳称“若我和妻子参与的话,将辞去首相和国会议员职务”。后来曝出财务省审批文件篡改一事,他不得不进行道歉。围绕加计学园,也出现了官邸参与兽医系新设计划的疑云。
首相主办的赏樱会也遭到集中批评。受邀出席者被发现很多都是安倍老家后援会成员。赏樱会前夜晚餐会被怀疑存在填补费用的行为,安倍坚称“没有问题”,但后来又承认国会答辩与事实不符并道歉。
一系列的问题反映出决策过程的不透明,令公众对行政的信赖度降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