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伴随绿色转型将是未来几年德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任务 - 要闻分析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9月6日举行该国驻外大使会议并发表长篇讲演。无论是面对世界性的气候危机,能源危机,还是俄罗斯侵乌战争和中国的安全威胁,出身绿党的德国女外长的政治视野都着眼于通过伴随绿色转型来制定政策。她强调:伴随绿色转型将是未来几年德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任务。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警告说:“气候危机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生命。在过去的八个月里,我最难忘的旅行是去萨赫勒地区。如果你站在 48 度的阴凉处,向你解释 30 年前马里有棉田,现在你只感到灰尘和干燥——那么就能感受到这场气候危机的力量。”
“气候危机的力量是一些国家的极端干旱和其他国家的水。我们现在正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经历着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淹没了。
与此同时,除了这场气候危机,战争在欧洲中心肆虐了六个月。我国人民关心他们的安全、全球安全和乌克兰的未来是正确的。食品价格正在上涨,能源价格也在上涨。”
德国外长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作为德国政府在周末决定实施第三个救助计划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信号。它不仅帮助那些不知道如何支付电费或煤气费的人,还向俄罗斯政权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我们不会在欧洲的能源问题上分裂。我们只有在整个社会以及政治和商业之间的互动中,才能像对气候危机一样,应对这场残酷的俄罗斯侵略战争。
这意味着我们不只是逐个部门地考虑,而是将工业和企业放在一起,就像我们联邦政府决定取消这种部门思维,例如,将气候政策置于所有部门。
这就是为什么气候外交政策也以外交部为核心,在外交部内部应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大安全威胁当然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正是这种综合安全方法是我们目前正在编写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
德国外长告诉驻外大使们: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将不仅将我们的安全,而且将德国的经济模式推向一个新时代,这将明确地锚定在这一安全战略中。
德国外长继续分析指出:作为一个出口国,我们继续依赖开放和网络。但我们也在处理这个国家许多人长期以来一直视而不见的问题:相互依存也蕴藏着风险。因为贸易不会自动导致民主变革。
德国外长强调:2020 年代将是德国和欧洲经济模式的关键十年。她认为:时间问题是关键因素。不仅着眼于 1.5 度的限制,而且着眼于未来的市场将在哪里。她讨论了德国的钢铁业正在发生的变化:蒂森克虏伯公司希望到 2045 年生产气候中性钢,而 Salzgitter AG 公司正在致力于几乎无二氧化碳的钢铁生产。
她大声呼吁:我们必须残酷地从俄罗斯化石能源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想实现气候中和,我们必须在可再生能源的扩张方面大大加快速度。扩大风力发电,不仅是对乌克兰残酷战争的回应,也是我们对德国经济转型创新所需要的答案。如果钢铁行业能做到,那么我国其他行业也能做到。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当然依赖于德国和整个欧洲的这些能源密集型产业。因此,绿色转型问题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德国外长谈到与欧盟合作,她说:我们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对非洲的总投资 1500 亿欧元。聪明的政治现在意味着一起思考:气候危机和我们的地缘战略挑战。只有当我们作为欧洲人共同行动时,我们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如果德国去一个国家,法国去另一个国家,我们中间也有中国的合作,那就不是地缘战略导向。
德国外长提出:我们的外国代表网络将在全球范围内伴随这一变化。作为我们外交政策的一部分,我们正在将我们的海外使团转变为气候使馆,其核心任务将包括把气候与经济外交联系起来。一方面,他们观察各自国家的气候政策,提升我们在世界气候大会前夕的地位,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政府在现场实施项目,同时也是您作为德国商业代表的主要联系人。
德国外长强调:在寻找新能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可靠的合作伙伴。这就是为什么对中国战略首次作为外包的独立战略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对德国政府和我来说,重要的是我们在联合讨论中将我们从对俄罗斯的依赖中学到的东西纳入到对中国的战略。
德国外长提醒说:出于政治原因,中国仍然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几乎所有产品。北京去年冬天对立陶宛实施了贸易禁运。我们不能不考虑长期风险和依赖性风险。德国经济的定位越广泛,它就越稳定。太平洋地区有很多国家值得合作。苹果目前将部分生产转移到越南并非没有道理。
谈到更加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加强欧洲数字主权,欧盟芯片法等议题时,德国外长又强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在我们的国家安全战略和中国战略中进行工作,真正逐个部门地审视。因为几乎所有金属,欧盟75% 到 100% 依赖进口。而欧盟98%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
除原材料外,初级产品也是如此。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多晶硅和硅片等关键元件的全球产量中的份额将很快达到 95%。
德国外长再次回到价值观问题并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欧盟将禁止进口强迫劳动产品。因为价值观和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对公司最好的投资保护是可靠的规则。因为只有在人民权利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可持续的繁荣和安全才能取得中长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