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非洲的汉语热 - 聚焦非洲

8月底,在西非加纳开普海岸的开普敦大学(UCC)孔子学院组织的一次联席会议上,加纳教育部长姚阿依佐(Divine Yao Ayidzoe)兴致勃勃地向媒体宣布,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应该纳入加纳的国民教育体系。要知道加纳是个81种语言共存,其中包括九种官方语言的英语国家。姚阿依佐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言而喻,那些有幸在学校选修了汉语的人将有很大的就业机会。
姚阿依佐的宣布在加纳得到积极反馈,不过这项教育改革计划目前尚属纸上谈兵,实施日期尚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计划会在与加纳孔子学院合作的基础上进行。
法国《世界报》在一篇长篇报道中,将这一轮廓模糊的教育改革计划视为中国在非洲拓展影响力战略的一部分。 2016年就职的加纳孔子学院联合院长伊斯梅尔·门萨(Ishmael Mensah) 教授透露说:“我们正在与教育部讨论在加纳中小学开设汉语教学的事宜,但我们仍然不知道普通话何时会被纳入学校课程。”
在加纳,将普通话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似乎是个相当大胆的赌注,加纳官方语言是英语,许多年轻人习惯选择去英美接受高等教育。门萨教授表示:“在加纳,学中文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没有一天没有收到过学校的要求,他们希望在他们的机构中教授普通话,但我们没有足够的师资来满足所有需求。”
两位汉语拥趸特别强调了中国公司在加纳可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门萨表示:“北京为加纳学生提供大量奖学金,让他们在中国继续深造,孔子学院收到了很多来自中国公司的工作机会,这些公司希望招聘有汉语读写能力的员工。”
加纳教育部行政长官在记者会上同时透露,加纳即将终止向古巴派遣医学留学生,原因是学生的西班牙语水平不达标。巴黎索邦大学地缘政治学博士,“调解工作室”研究员塞尔玛·米胡表示:“在撒哈拉以南,尤其是西非,西方语言的影响力正在削弱。这就给中国软实力的进入腾出了空间。”
加纳并非中国在非洲拓展影响力的第一个国家,门萨表示,孔子学院在非洲大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至于现在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有孔子学院。事实上,自从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5年12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挂牌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7月底,非洲54个国家当中已有46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其中孔子学院61所、孔子课堂48个,为数十万非洲人提供了学习汉语的师资,从而助推了非洲的汉语热。
南非是非洲大陆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最多的国家,共设有6所孔子学院和3个孔子课堂。此外,45所当地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2015年,南非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2019年起,每年的9月17日被定为南非中文日。在东非坦桑尼亚,中学的初二和初四有汉语全国统一考试,汉语已被列为高考可选科目,大学也设有汉语专业,中文已全面进入坦桑尼亚国民教育体系。乌干达也于2019年将普通话纳入学校课程。
在西非加纳,9年来,加纳大学孔子学院已接收了近四万名学生,孔子学院还和加纳多所大中小学进行汉语教育合作,目前已设立8个教学点。学生的中文课学分被认可。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主任马箭飞曾在2021年非洲国际中文教育研讨会上表示,已有16个非洲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30余所大学建立了中文专业或中文师范专业。伴随新冠疫情的解除,马达加斯加 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已恢复线下教学,2021年全年接收了4千多名学员,较2020年增长50%以上。
墨尔本大学国际发展专业加纳研究生爱拉姆·赛泽罗 (Eyram Ivy Sedzro)表示,伴随亚洲大学在全球的排名不断攀升,以及英国政府对加纳学生提供的奖学金数量在减少,而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数量却在不断增加,二十或三十年后,北京或东京的大学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加纳人。根据2019年发表在《国际人才流动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全球人才流动加纳案例研究报告,2009 年有五万多高素质加纳人移居经合组织国家,十年后,虽然知识精英仍然主要流向西方国家,但越来越多的人会转向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