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放缓有助于控制全球通胀
南通的一家纺织厂。产品内销遇到困难的中国工厂,面临较大的在海外降价的压力。
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放缓,正在减轻通胀压力,特别是关键进口商品和大宗商品的通胀压力。
根据摩根大通(JP Morgan)全球经济学家Nora Szentivanyi及其同事的分析,7月份全球通胀有所回落,当月按环比计算的通胀率为0.3%,低于今年上半年0.7%的月均水平。这些数据不包含通胀率异常高的土耳其。
“过去一年,购买力下降导致全球需求疲软,现在这种需求疲软态势正通过两个主要渠道令通胀降温,”Szentivanyi说。一是拖累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二是缓解全球供应链紧张。
她和她的同事们估计,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商品价格上升压力缓解,2022年下半年全球同比通胀率将从第二季度的9.7%回落至5%。
全球经济减速在大宗商品价格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
上周五,布伦特原油从6月初的120多美元跌至每桶93美元左右。铜价较4月中旬水平下挫了约28%。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8月份食品价格指数环比下降了1.9%,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7月份美国不包括汽车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1.9%,低于3月份3.2%的涨幅。
7月份,家具、运动休闲设备和家庭娱乐设施等外国制造商品的进口价格仅增长了2.8%,而4月份增幅为4.8%。预测机构Inflation Insights负责人Omair Sharif表示,进口价格压力缓解应该会在未来几个季度传导到消费价格。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其他因素仍在推高美国的通货膨胀,例如,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居住方面;紧俏的劳动力市场推动工资增幅达到至少20年来最高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最近表示,7月份通胀速度略微放缓远不足以让美联储放松加息行动。
纽约联储银行经济学家最近的研究发现,进口物资的价格上涨最近传递到美国国内生产者价格的速度比疫情前高得多。但价格下降的传导速度是否也是如此取决于美国经济的表现。
7月份,不包括汽车的消费品进口价格较4月份下降0.5%,而这些商品的消费价格则稳步上涨。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高级美国经济学家Aichi Amemiya表示,如果这种背离持续下去,其背后原因可能是国内因素,比如不稳定的通胀预期、更快薪资增速、国内分销商的强大定价权以及运输成本上升等。"
在中国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背景下,近期数家乡镇银行的储户遭遇账户冻结,很多购房人遭遇楼盘烂尾,相关民众产生了极强的不满情绪,并爆发了抗议活动与“停贷潮”。《华尔街日报》解释了激起民众愤怒情绪的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受访学者表示,如果不能设法保持经济增长,接下来会有更多问题出现;而当前暴露的诸多问题或许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探求如何走出经济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政策彻底解决当下问题的机会。封面图片制作:WSJ WSJ S Chinese
中国是缓解外部价格压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同比仅增长0.4%,为两年来最低。虽然大范围疫情封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春季的经济下滑,但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目前正严重拖累经济增长。
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大幅下滑已抑制对工业和能源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国政府的数据显示,7月份汽油进口同比下降36%,钢铁进口下降25%。
2021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全球占比72%,精炼铜进口量全球占比55%,石油进口量全球占比逾15%。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大宗商品经济学家Edward Gardner说,渴求资源的中国经济出现任何增长放缓之势,往往都会给各地的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荷兰国际集团(ING)的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说,铁矿石价格就是很好的例子。铁矿石已从今年早些时候的峰值下挫约40%。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且进口量比别的地方高出一大截 ,”他说。“随着房地产市场疲软,这种用于生产钢铁的原材料正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1.3%。PPI是一个衡量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宽泛指标。
“内需疲软且供应充足,这往往会导致通缩,”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高级分析师Thomas Gatley表示。
Gatley说,产品内销遇到困难的中国工厂,面临较大的在海外降价的压力——这可能会转化为中国净出口的繁荣。
野村的Amemiya说,到目前为止,在美国贸易数据中尚未看到这种影响的明显迹象。7月份,美国自华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8%,低于3月份4.9%的升幅。但进口商品价格涨势总体上也放缓了,包括中国出口的计算机、电子产品等制成品。
天然气是让全球价格上行压力增大的因素之一。由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策动的人为短缺已推动天然气以及电力价格上涨。自今年年初以来,欧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累计上涨了逾两倍。
欧洲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这给美国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带来了上行压力。
“今年,俄乌局势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后果最终可能盖过中国所发生的事情的影响,”Comerica Bank的首席经济学家Bill Adams说。“中国楼市及其对全球通胀的影响在2023年可能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