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可能成为中美之间下一战场
美中两国关系已变得如此糟糕,以至于每当新闻中流露出紧张局势升级的气息,市场就会作最坏假设。最新受害者是中国的生物科技公司。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周一签署了一项旨在促进美国生物技术制造的行政命令,此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股票大幅下挫,尤其是那些在美国有较大收入敞口的公司。为许多全球制药公司提供研究和制造服务的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Wuxi Biologics (Cayman) Inc., 2269.HK, 简称:药明生物)股价本周以来累计下跌19%。同期中国同行康龙化成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Pharmaron Beijing Co., 3759.HK, 简称:康龙化成)股价下挫8%,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angzhou Tigermed Consulting Co., 3347.HK, 简称:泰格医药)跌6%。
该行政命令还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目前只是要求不同部门撰写报告并拿出计划。但中国似乎会是主要的针对目标。该行政令提到了外国对手和战略竞争者在生物科技供应链中构成的风险。长期以来,美国国会议员一直对美国在药品和医疗物资方面依赖于中国感到担忧。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担忧。
中国是活性药物成分的主要生产国,这些成分是药物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数据库来追踪这些成分最终有多少来自中国。错综复杂的供应链往往会掩盖一些事实,例如,中国是印度的主要活性药物成分供应国,印度又是美国的仿制药主要供应国。
此外,为了节省成本,制药公司正日益把更多的研发工作外包出去,尤其是成本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药物发现和临床前试验。生物科技初创企业也在依靠中国公司的服务来避免大笔资本支出。药明生物是这种趋势的受益者之一:从2018年到2021年,该公司收入扩大为原来的四倍,部分是受新冠疫情推动。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约有一半来自北美。
上述行政命令对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直接影响应是微乎其微的。回迁供应链,即使只回迁其中一部分,也将需要数年时间,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医药公司的成本也会增加,从而可能导致新药开发受阻。
然而,在任何官方制裁或政策细节宣布前出现的这种抛售,反映了对某种更加不祥之事或许即将发生的担忧。中国生物科技领域可能成为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个新战场,类似于半导体领域的情况。去年12月,有媒体报道暗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可能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当时这些公司的股票大幅下跌,不过这种制裁最终并未施行。今年2月,美国政府把药明生物的两家子公司列入了“未经核实名单”;这不会阻止美国公司与它们做生意,但增添了更多程序和文书工作。
虽然完全脱钩不太现实,但至少在不久的将来,对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担忧只会加剧。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资者,也许还有他们的美国客户,应该准备好迎接一段艰难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