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不再,中国楼市亟待拯救

中国8月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1%。

图片来源:WU HAO/SHUTTERSTOCK

“金九银十”通常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旺季。但今年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而且在是在不好的方面。除非中国政府拿出魄力更果断干预以恢复信心,否则房地产市场以及更广泛经济的缓慢下行态势似乎将继续下去。

中国住宅价格在上个月继续下跌。上周五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比前一个月下降了0.3%,连续下滑月份数扩大到12个月。该指标同比跌幅达到2.1%。较小型城市的情况尤其糟糕。三线城市的房价比一年前下降了3.7%。

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1%,降幅小于7月,但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去年8月的比较基数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追踪的22家开发商8月份的房地产销售总额下降了29%。

地方政府已出台一项又一项措施来提振市场。不过,这些政策大多只是放松了早前限制,降低了买家购房难度。例如,许多城市已开始允许父母用自己的住房公积金帮子女买房;公积金是中国的一种强制性储蓄计划。

但是,在对房地产开发商财务状况的整体信心仍然脆弱的背景下,这些政策的作用也仅限于此。大量开发商陷入困境,不仅令人担心这些开发商能否交付其预售的房屋,也让人害怕实力更强开发商的未完成项目可能也会面临风险。

房价跌跌不休为潜在买家多了一个保持观望的理由。此外,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拖累了收入增长和就业,令楼市雪上加霜。

要恢复信心,就必须解决未建成住房的问题。中央政府到目前为止一直未果断出手干预,而由于土地销售锐减,财政受损的地方政府恐怕无法胜任这一任务。

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估计,要确保陷入困境的开发商顺利建成已经预售的200万套房屋,将需要人民币7,000亿至8,000亿元资金,约合1,000亿至1,140亿美元。如果政府任由楼市危机恶化,使更多开发商破产、项目烂尾,这个数额可能是上述水平的两倍多。

过去一个月,政府已经开始为一些财务更稳健的开发商发行债券提供担保。这已帮助支撑这些开发商的债券和股票价格。不过,这样的政策只能说是一种后防措施: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而不是重建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如果中国政府不作出更坚定、更广泛的承诺,中国的楼市问题将蔓延滋长。最终,或许仍需要大刀阔斧的措施来救楼市于水火。

在房地产业约束收紧、新冠“清零”政策、互联网监管风暴和热浪干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经济正在下行,第二季度GDP同比仅增长0.4%,增速降至2020年以来最低。《华尔街日报》的Dion Rabouin梳理了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措施,解释了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疲软可能给美国和其他国家带来的问题。封面图片制作:David Fang WSJ 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