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T01:38:36.000Z
A security person moves journalists away from th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该报告发现没有证据支持新冠病毒是从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实验室泄露出来。

在新冠疫情首度爆发近三年的今天,一个国际专家小组说,世界仍没有有效应对他们所说的“最可能”的新冠病毒源头传染途径:动物对人的传播。

该工作组于去年成立,目的是评估现有证据,了解是什么驱动了COVID-19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早期传播,并提供“基于证据的建议”,以减少影响并改善对此类疾病爆发的应对。

今天发布的这份新报告认为,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应对挑战,未能更好地准备预防或充分应对下一次疫情大流行的到来。

这份报告说,世界上仍然没有预防人畜共患疾病传播(zoonotic transmission)即从动物到人的病毒传播的策略。与此同时,专家们说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的不断扩张,这种情况只会变得更为糟糕。

小组成员之一、来自澳大利亚多尔蒂研究所(Doherty Institute)的丹尼尔·安德森(Danielle Anderson)说,该小组研究了“所有的证据”,并确定新冠病毒的起源“很可能是人畜共患疾病”。

A woman in a lab coat
多尔蒂研究所的丹妮尔·安德森博士

该工作组的研究结果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两项研究基础上得出的,这两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然而,在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说对新冠病毒起源的最新调查尚无法得出确切结论,主要是因为缺少来自中国的数据。

安德森博士说,在任何情况下,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互动增加,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病毒外溢的现象。

安德森博士说:“[这]无论它们是已知的,还是崭新的、以前未知的病毒。”

据流行病防备创新联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的简·哈尔顿(Jane Halton,她不是此工作组的成员)说,加强对动物和人类之间互动的关注是这次全球疫情一个“重要的教训”。

她说:“我们在过去三年里所经历的是病毒从动物过渡到人类的后果。我们没有能力应对这种后果。”

Jane Halton
简·哈尔顿说,从这场全球疫情可以吸取许多关键的经验教训。

该报告提出了五项主要建议,呼吁采取“同一健康”(One Health)战略来预防未来的全球大流行病,这包括在各国和不同的健康领域进行更多合作。

“这意味着要关注那些可能出现病毒的地方,”安德森博士说。

“与这些不同国家的人合作,如果有人类或动物的疾病病例,并准备在非常初期就采取措施,基本上是一发生就动手。”

瞄准疾病 “热点”

该工作组的主要建议是在人、野生动物和家畜中识别高威胁的潜在病原体,并瞄准这些疾病“热点”。

这被称为“智能监控”,可能涉及监测和取样的地方,例如类似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这样的市场。

安德森博士说,这还涉及更深层次的监测,例如检查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如贩卖野生动物的商贩、护理人员或在屠宰场工作的职员。

安德森博士说:“也许可以定期抽取他们的血液,看看他们体内有哪些抗体,以了解他们曾暴露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如果人们生病了,那么[我们]就会问这样的问题。‘你的工作接触动物吗?’或‘你和动物接触过吗?’”

安德森博士说,这涉及到更多积极做基础工作的人,“更密切地关注小事,以尝试尽早发现遭传染人群”。

这份报告还说,科学家们可以研发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系统,以及建立关键数据,以帮助开发疫苗或诊断新病毒的方法。

但是,据悉尼大学的爱德华·霍姆斯(Edward Holmes)教授说,这存在一个问题:政治。

这位病毒学家还参与了破解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工作,他说:“你可以做你想做的所有监测,[但]除非你计划分享这些数据,否则将一无所获。”

“绝对明显的是成因会是什么,但不幸的是,一直没有限制和控制措施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你希望新冠会敲响世界的一个警钟,说:‘嘿,我们必须对此做些什么’。但可悲的是,我不相信警钟会被敲响,”霍姆斯教授说。

应对虚假信息

该报告还呼吁采取措施,打击有关预防和控制新出现疾病的虚假信息和误导信息。

哈尔顿女士说,社交媒体公司需要负起责任,不允许虚假信息长期存在。

她说:“我希望所有[这些]公司都能负起责任,不允许虚假信息长期存在,提供人们所需要的那种[真实]信息,使他们能够根据事实做出判断。 ”

她说:“没有人想扼杀辩论,但我们需要所有各方都负起责任。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看到了一些真正有害的虚假信息传播者,所以社交媒体需要成为[防疫]计划的一部分。”

该报告呼吁各机构与组织要支持因虚假信息和出于政治动机攻击而受到威胁的科学家们,并设计和推广计划,改善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相关英文文章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