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居英港人曼城示威酿外交风波 英国首相称“令人深感忧虑”

  • 林子晴
  • BBC中文特约撰稿人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体材料

中共二十大开幕之际,一群居英港人到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抗议,遭不明身份人员推搡殴打。

中共二十大开幕之际,在英港人组织周日(10月16日)下午在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门外举行集会;其间,有从总领事馆走出来的人与示威者发生肢体冲突,引起英国传媒和政界关注,使事件升级至外交层面。

英国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发言人回应事件指,“这些报道显然令人深感忧虑”(obviously deeply concerning),“我了解到曼彻斯特警方已立即回应事件,并正作调查,因此我不宜评论”。

多名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促请英国外交部传召中国驻英大使解释,并指将最快于周二在下议院就此提出“紧急质询”,询问政府如何回应事件。

曼城警方调查

英国大曼彻斯特警方(Greater Manchester Police)证实,当局已经在就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外示威后“一名男子遇袭事件”进行调查,目前未有人被捕。

警方声明指,10月16日下午,大约有30至40人在中国领事馆外聚集,当时也有警员在场巡逻。接近下午四时,总领事馆内有一小撮人走出来;然后,有一名年约30岁的男子被拖入总领事馆范围内,并且遭到袭击。有警员担心男子安危,上前介入,把受害者移离总领事馆范围。

警方指,该名遇袭男子身体多处受伤,当晚要留院接受治疗。当局亦正呼吁目击者提供片段,协助警方调查。

英国议员回应

一段视频截图显示了领事馆外的混战。

多名跨党派英国国会议员要求英国外相詹姆斯·克莱弗利 (James Clevery,又译祈湛明)紧急传召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解释事件。

英国国会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保守党议员艾丽西亚·卡恩斯(Alicia Kearns)指,对事情“感到震惊”,“如果片段获得证实, 中国驻英大使应该要立即被传召并要求道歉,涉事的领事馆官员应该被送回国”。

她续指,“中国共产党不能把殴打示威者、阻止言论自由的行为带来英国”,“我们有责任保护为逃离政治迫害、来到英国的香港人”。

关注香港和中国事务多时的工党国会议员凯瑟琳·韦斯特(Catherine West)向BBC中文说,她指对此“绝度关注”,而 “中国政府可以预计,英方将会就此采取强硬立场”。

“我是第一次见到,在使馆外面会发生这种程度的暴力行为”,韦斯特强调,英国是一个重视言论自由的地方,“我们会强硬地捍卫每个人在英国表达意见的权利”。

她指,她和其他党友将在国会提出质询,询问政府就事件的应对措施,藉此向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驻英代表“发出强硬讯息”,表明不能接受袭击个人或撕毁示威条幅的行为。

中方如何回应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回应BBC中文查询时指,“一小撮‘港独’分子未经批准,在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前聚集,并在领馆正门悬挂侮辱中国国家元首的画像”。

声明指,“这种恶劣行径是任何国家的外交领事机构都不能容忍和接受的。我们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

总领事馆亦指,“希望英方从两国友好出发,按照《维也纳领事公约》,确保我领事机构和人员的安全与尊严”。

中国外交部则回应指,不了解情况。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推特发帖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不了解中国驻曼彻斯总领事馆发生的事情,希望英方按照有关国际规定,为中国驻英使领馆正常运作提供便利”。

一段视频截图显示了领事馆外的混乱场面。
line

分析

BBC外交事务记者兰戴尔(James Landale)

在英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外的抗议活动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警察也经常会在现场维持秩序。

但很少有领事人员走到街上拉下横幅和海报;更为罕见的是,抗议者被拖进大门并显然遭到殴打。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召见中国驻英国大使对此做出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

工党外交事务发言人大卫·拉米(David Lammy)表示,如果殴打示威者属实,那是"不可接受"的,他还说:“永远不会容忍我们街头的和平抗议被打压。”

英国警方和内政部首先将展开调查,然后从刑事司法的角度决定是否、以及采取何种行动。至于外交部,将决定是否作出任何外交回应。

英国是《维也纳公约》的签约国,该公约赋予领事人员及其财产一些外交豁免权。但外交官及使领馆雇员仍受英国法律约束,也有可能被英国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persona non grata)。

line

示威集会主办方是谁?

是次的示威集会是由在英香港人组织“捍卫港人阵线”(Hong Kong Indigenous Defence Force)举办。

“捍卫港人阵线”发言人蒂姆(Tim)称当天是希望藉着中共二十大召开,“以和平集会方式,包括展示标语和画像”,表达对中共的反对声音;袭击事件令他们觉得“在英国的人权被侵犯,希望英国政府作出应变”措施回应。

他指,该组织由是一批港人今年在曼彻斯特成立,成员大多为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即BNO)的新移英港人;成立组织是希望,透过展览、集会等活动,“关心香港人政治处境,协助香港人投入议政等政治参与”。

此外,在曼彻斯特的香港人与多个港人组织,发起了网上联署;信件指,事件“明显侵犯英国公民的言论及人身自由,绝不能容忍”。他们要求外交部调查“涉事中国领使馆职员有否违反英国法律及国际法”。

事件如何影响英中关系?

前英国外交官、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凯瑞·布朗(Kerry Brown)教授指,事件对中国在英国的印象和声誉具“灾难性”的影响,“对中国毫无好处,对英中关系毫无好处,真是一个灾难”。

布朗指,事件在“不能更糟糕的时机”发生,尤其近日有英国传媒引述消息报道,英国政府将把中国列为“威胁”。他说,这事件为英国国会内的对华鹰派议员,提供了“他们需要的所有弹药”,推动对华立场强硬的外交政策。

布朗形容,相信是中国驻曼城总领事馆官员或职员人士的行径“完全不能接受”,有如“流氓”,“令人震惊”且“无法辩解”。

布朗指,中国驻英使馆门外很少发生同类事件,对上一次已经要追溯到1967年的“波特兰广场事件”;当时中国外交官员在伦敦的中国大使馆门外,与警察和记者发生流血冲突。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