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3日電)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存底占比2.88%,名列第5,維持有數據紀錄以來最高水準。官媒指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穩步推進。

新華社轄下中國證券報3日報導,IMF於當地時間9月30日發布「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人民幣在2022年第2季於全球外匯存底占比為2.88%,其與第1季持平,列全球第5位,維持IMF從2016年開始公布人民幣外匯存底相關數據以來最高水準。

業內人士分析,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存底中保持靠前位置,表明全球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和人民幣資產回報前景有信心,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也有助於增強人民幣資產流動性。

截至今年第2季末,美元在全球外匯存底占比為59.53%,仍是全球主要央行持有規模最大的儲備貨幣;其次分別是歐元占比19.77%、日圓占比5.18%和英鎊占比4.88%。人民幣外匯存底總額由今年第1季3361.9億美元小幅回落至3223.8億美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從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投資屬性來看,人民幣資產對境外機構具有較強吸引力,包括股市的合理估值、債券較高的收益率以及人民幣資產與海外資產的相關性較低。

報導強調,人民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斷地提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日前發布最新、2022年8月數據顯示,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保持全球第5大最活躍貨幣位置,占比2.31%。(編輯:張淑伶)1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