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3日專電)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迪上將近日呼籲美、英聯手強化海權,反制中國與俄羅斯企圖侵蝕符合國際法的航行自由、試圖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改寫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吉爾迪(Mike Gilday)並指出,不可對北京在台灣海峽的脅迫、侵略性的行為袖手旁觀。

軍令部長是美國海軍最高軍職,相當於海軍參謀長。在此之前,英國第一海務大臣、海軍參謀長凱伊上將(Ben Key)7月在一場智庫演說呼籲各國對中國軍力發展保持警覺、勿低估中方實力。

凱伊也提到,「嚇阻」終究比「衝突」划算,西方應從俄烏戰爭認識到及早嚇阻侵略的重要性,並應用於「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

吉爾迪8月下旬曾訪問英國,除與英國軍方舉行高階會談,也參訪英、美海軍2020年在倫敦成立的新科研基地「科技橋」(The Tech Bridge),以及英國潛艦部隊與核威攝軍力重鎮蘇格蘭克萊德(Clyde)基地。該基地也供部署於歐洲水域的美軍戰艦和潛艦使用。

吉爾迪9月底在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發表專文指出,凱伊和他的共識是,世界已進入關鍵10年,這10年很有可能是決定性的。

吉爾迪提到,中國和俄羅斯企圖取得對國際間戰略關鍵水域的實質控制,以擴大自身影響力,同時破壞國際貨物、資訊和能源的自由流通。中、俄都有野心改寫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為反制此現象,吉爾迪呼籲英、美合作,在俄、中試圖強加控制的重要區域強化嚇阻力:不可讓俄羅斯主宰黑海或東地中海,也不可對北京在南海和台海的脅迫、侵略性的行為袖手旁觀。

吉爾迪指出,英、美必須挑戰中、俄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保護重要的國際貿易航道,並維護處置海事爭端的國際準則。

他呼籲英、美海軍從海底到太空強化軍力整合及互操作性、聯合作戰能力。此外,要進行有野心的「聰明」投資,不僅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定向能量武器、無人載具、自主控制系統等高科技領域要搶奪先機,也要積極探索與新創、較小型企業合作等非傳統的軍需取得管道。

英國新任運輸大臣、前國際貿易大臣屈維里安(Anne-Marie Trevelyan)9月29日在美國舉行的「大西洋未來論壇」(Atlantic Future Forum)演說時,也示警國際海洋安全日益受到威脅。

英國政府8月頒布「國家海洋安全戰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Maritime Security),其中透露英國2023年起將在印太區域部署「近岸反應支隊」(Littoral Response Group),並在2030年以前常態部署31型(Type 31)巡防艦。

英國海軍去年9月首次在印太區域展開常態部署,目前部署的是兩艘「河級」(River class)巡邏艦「添馬艦」(HMS Tamar)與「史佩艦」(HMS Spey),為期至少5年。去年10月,英國海軍預告,性能及打擊能力更優越的31型巡防艦未來將接續執行「類似的」部署任務。

「國家海洋安全戰略」提到,南海的安全與穩定對英國在印太區域的利益至關重要。

戰略重申英國官方立場,即不在南海主權相關爭議「選邊站」,但致力於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等國際法以及航行與飛越自由權。英國也將持續就發生在南海的軍事化、威嚇脅迫等情事提出關切。

英國最先進的伊麗莎白女王航空母艦(HMS Queen Elizabeth)打擊群去年首次在印太區域執行任務巡航,除了數次在南海行使航行自由權及與多國偕同行動,其中一艘巡防艦去年9月曾穿越台灣海峽。

根據英國海軍的資料,自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航艦打擊群展開任務巡航前,陸續共有5艘英國軍艦曾在南海航行。

「國家海洋安全戰略」提到,英國約12%海上進出口貿易額依賴經過南海的水路;全球約60%海上貿易途經亞洲,其中約1/3取道南海。(編輯:高照芬)1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