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近10年得主一覽
(中央社台北7日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和平獎將於今晚揭曉。以下整理最近10年的歷屆得主,包含組織與個人均有。
●2012年:歐洲聯盟(EU)
「歐盟」是由20多個會員國組成的政治及經濟聯盟,歷史可追溯至1951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歐盟之所以獲獎,是因它為遭受二次世界大戰分裂的歐洲帶來逾半世紀和平與穩定。
●2013年: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設立於1997年,是聯合國旗下國際組織,目的在執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以實地查察推行禁用並銷毀化武工作,曾協助摧毀敘利亞的化學武器及生產設備躍上國際舞台。
●2014年:兒童與女性維權鬥士馬拉拉、沙提雅提
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2009年開始積極爭取巴基斯坦女性受教權,被塔利班組織視為眼中釘而遭槍擊,也使她知名度大增,她在獲獎時年僅17歲,是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印度兒童權利運動家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則自1990年代起投身反童工運動,曾營救數萬名被商人和地主等強迫充當奴工的印度兒童。
●2015年: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集團(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
「全國對話四方集團」是由「突尼西亞總工會」、「突尼西亞工業、貿易及手工業聯盟」、「突尼西亞人權聯盟」、「突尼西亞律師公會」等4大團體共組,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後,對建立突尼西亞多元民主做出決定性貢獻。
●2016年: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
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有多達376人或組織獲提名,再寫新高紀錄,最終由桑托斯獲獎,表彰他對終結與叛軍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長達50年內戰所做貢獻。
●2017年: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
「國際廢除核武運動」是由100多國的非政府組織(NGO)所組成聯盟,針對核武大規模危害發出警訊,並在全球推動「禁止核武器條約」,讓世界看見核武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2018年:剛果醫生穆克維格、人權女鬥士穆拉德
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薩伊)的婦科醫師,20多年來治療戰火下遭性侵的女性,幫她們走出創傷,被當地人譽為「奇蹟醫生」,人生經歷被拍成電影「治癒女人的男人 」。
同獲殊榮的是25歲庫德族古老教派亞茲迪(Yazidi)女子穆拉德(Nadia Murad)。她於2014年在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Mosul)被伊斯蘭國(IS)士兵綁架,淪為性奴長達3個月後才成功脫逃,此後積極對抗戰火下性暴力。
●2019年: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Abiy Ahmed)
過去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長期處於敵對,衝突不斷。阿邁德2018年擔任衣索比亞總理後積極修補與厄利垂亞的關係,隨後更簽署恢復雙邊關係的協議,為兩國帶來和平。
●2020年: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
「世界糧食計劃署」為聯合國旗下機構,設立於1961年,致力對抗飢餓問題、改善戰亂地區和平,2019年援助全球88個國家地區約9700萬人。
●2021年:俄獨立媒體「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菲媒Rappler執行長瑞薩
俄羅斯獨立媒體「新報」(Novaya Gazeta)是1990年蘇聯領袖戈巴契夫獲諾貝爾和平獎後,以獎金協助創辦的媒體,也是俄國少數願意挑戰官方立場的媒體。
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對俄國政府直言不諱,捍衛言論自由數十年;2000年代初期以來,新報至少有6名記者因報導內容遭殺害。
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長期監督菲國時任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掃毒戰及警方「法外處決」案件,執行長瑞薩(Maria Ressa)曾因報導杜特蒂政府而多次被捕,更提升她的國際知名度與關注度,2018年曾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
這是繼1935年德國記者奧西艾茲基(Carl von Ossietzky)獲獎後,諾貝爾和平獎再次頒發給媒體工作者。(編輯:張茗喧/核稿:陳亦偉)11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