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設台灣農村數位博物館 帶民眾瞭解農民想法
中央研究院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合作「台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19日展開為期4天成果展,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左3)等人出席成果展開幕式。(中研院提供)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傳真 111年10月19日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9日電)中央研究院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合作「台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今天展開為期4天成果展,同時也建置數位博物館,彙整近年調查研究,讓民眾瞭解台灣農民想法和農業的未來。
中研院今天為成果展開幕,由計畫總主持人王明珂致贈研究成果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院長黃進興致詞時提到,受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農村人際互動模式改變,許多調查員也染疫,但團隊仍獲得豐碩成果,並培育不少研究人才。
中研院除舉辦實體展,也建置「台灣農村人類生態調查資料庫系統」和「台灣農村數位博物館」,將調查結果介紹給社會大眾。其中包含互動式網頁,彙整近期研究資料,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民眾「農民在想什麼」。
有趣的是,根據網站呈現的民國108年調查結果,有別於一般職業工作者,會有明確的退休年齡,超過3/4農民預計工作到「不能做為止」。超過半數農民認為若能重新選擇,依然會投入農業。約7成農民不會主動安排小孩或家人從事農業;但若下一代想接手經營,8成以上農民會支持。
另外,網站彙整69年到104年間6次農林漁牧業普查結果,發現45歲以下的「青農」所占比率,從約40%降到約5%。若農民高齡趨勢不變,農業將可能面臨人力斷層危機。
根據中研院新聞稿,「台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始於107年,由時任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邀集中研院等單位,以環境、生計、社會、文化等4大面向為主軸,在全國挑選100個村里進行量化與質化雙向資料收集,總計投入800名調查人力,受訪者約4200餘人,完成近9000份問卷。(編輯:張芷瑄)1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