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雄風二型飛彈,由中山科學研究院開發,運用美國技術生產。(國防部提供)
圖為雄風二型飛彈,由中山科學研究院開發,運用美國技術生產。(國防部提供)

(中央社華盛頓19日綜合外電報導)日媒引述3名熟悉內情人士指出,美國總統拜登的政府正在考慮一項與台灣聯合生產武器的計畫,目的在於提升美國設計武器的產能、加速移交,以及強化對中國的嚇阻力。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一名直接知悉拜登政府內部商議狀況的消息人士坦言,台美聯合生產武器已展開初步討論。模式可能是由美國國防公司提供技術、在台灣製造武器,或是在美國運用台製零組件製造武器。

另一名消息人士說,「還得過一些時間才會真正出現變化」,而這個過程有可能持續到2023全年。

內含美國大型國防包商的美台商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一名代表說:「雄風二型和三型飛彈是由(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開發,運用若干美國技術進行生產。台灣不管是彈藥或平台,都尚未聯合生產美國的武器。」

咸認過去幾屆美國政府對於聯合生產美製武器的態度謹慎,因為機密資訊有外流風險。

日經亞洲指出,拜登政府考慮透過聯合生產來加快武器移交。一般而言,從美國政府批准軍售到完成交付,得耗費幾年至10年不等的時間。美軍如今認為,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掌握奪台能力,這代表台灣加強自衛能力的時間有限。

提供烏克蘭的軍援快速增加,也讓美國更難憑己力滿足全球武器需求。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坎森(Mark Cancian)在9月中旬一份報告指出,美國的「刺針」(Stingers)機動式防空系統、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簡稱海馬士)的庫存「有限」。

這兩套系統分別由美國國防巨頭雷神技術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

台灣國防部5月證實,美方因「產線排擠」,已通知對台「M109A6自走砲」軍售交運期程須延至2026年之後,「人攜式刺針飛彈」也有延遲交運風險,陸軍將配合全案採購作業,持續要求美方依約執行。

根據日經今年春天取得的美國國會文件,美國政府尚未完成交付2019年7月起批准的至少10宗軍售。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也在為鼓勵盟邦與夥伴提供台灣安全援助打基礎。日經亞洲得知,拜登政府已開始就提供台灣武器和零組件一事,探詢夥伴的意見。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已同意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一些成員國也表達有意願提供武器給台灣。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9月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強調:「我們所有盟邦都必須確保台灣能夠自衛。」法國則曾出售巡防艦和戰機給台灣。

根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016至2020年間,台灣進口的所有武器都來自美國。(譯者:楊昭彥/核稿:林治平)1111019